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城市解码|深中通道带来“泼天流量”
广东中山:“大桥经济”乘风启航
2024-10-22 记者 熊嘉艺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6月,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成为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其起点为深圳宝安机场附近,终点位于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大桥西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的中山迎来“泼天流量”。深中通道的通车,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如今,通车已满100天,中山的文旅产业焕发新气象,经济活力不断涌现,“大桥经济”乘风启航。

  一桥飞架珠江岸 深中两地若比邻

  中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因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而得名。

  改革开放之初,中山曾以制造业而辉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与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这里曾创下第一个农村“万元户”、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游乐园等多个全国第一。

  由于多种原因,中山多年GDP增速持续放缓,逐渐“掉队”。隔海相望的深圳,年轻且充满朝气,是中国最具创新力和活力的城市之一。随着深中通道通车,两座城市携手进入“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改变从此开始。

  交通距离缩短,带来日常往来便捷。一桥飞架珠江,让人们一日之内轻松往返,实现“隔海若比邻”。对于武岩和王广涛这对“95后”夫妻来说,这意味着终于可以告别“周末”夫妻的两地生活。

  2021年,王广涛工作调动到深圳宝安机场附近,其妻武岩跟着来到位于中山翠亨新区的中铁十二局华南公司工作。“如今,不堵车的情况下半个多小时就能到家,上班可能比一些在深圳其他区居住的同事还方便。”王广涛说,他常常选择乘坐深中跨市公交往返,单程15元的通行费,大大减少了交通成本。

  跨海牵手,让这对年轻夫妻既可以继续扎根在各自的事业领域不断奋斗,又能兼顾起自己的小家庭。武岩说:“深中通道连接了我们奋斗的路程。海的两边,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段故事是不少“深中家庭”的缩影。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和中山,便利成千上万的“深中人”每天在两座城市间往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商机也在往来中逐渐涌现。去年年底,傲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团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在中山翠亨新区动工。集团副总经理曾庆林坦言,十分看好深中通道为翠亨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第一次来到翠亨新区马鞍岛,就想要在这里定居,如今已经在这里安家。”曾庆林说,相信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客商前来投资置业,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深中通道自6月30日通车后,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中山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往来交流的热点。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100天总车流约890万车次,其中10月1日的车流更是高达15.5万车次,创开通以来新高。

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 记者 毛思倩 摄

  文旅融合乘风起 湾区游客入中山

  国庆假期,漫步在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稻田里秧苗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还有白鹭在空中盘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崖口村距深中通道西落脚点马鞍岛仅十余公里,这里是全国文明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来自香港、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接待量创新高,也带旺了村里的餐饮和民宿。”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说。近年来,村里盘活古村文化、水田、红树林、海滩等特色旅游资源,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村集体收入实现逐年递增。

  湾区客流涌入中山。记者走访发现,深中通道通车以来,每逢节假日,中山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景区饭店生意兴隆,停车场一位难求。

  “吃乳鸽看绝美晚霞”“逃离深圳的周末之旅”“‘特种兵’旅行当天来回”……社交平台上,中山旅游热度不断,充满热情的湾区游客好奇地探索中山的每一个角落。

  还没到饭点,不少中山特色饭馆就排起长队。在石岐佬中山菜馆的等位大屏幕上,“乳鸽剩余只数”每分钟不断下降,食客计算着手中的排位号码,担忧还能否吃上这一口美味。

  “游客对石岐乳鸽的追捧,超乎我们的想象。”该菜馆创办人张伟雄说,通道开通以来饭店客流量大增,尤其在节假日期间,不少游客专程驱车来品尝中山美食,“我们以平易近人的价格、贴心到位的服务,守住这一波热度、打响中山的美食名片。”

  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数据显示,作为深中通道开通后迎来的首个长假,国庆黄金周(截至7日12时)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超340万人次,较2023年按可比口径上升近102%;实现旅游收入近20亿元,较2023年按可比口径上升95%以上。

  深中通道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游客“流量”变为经济发展“增量”,成为中山面临的新考验。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作为中山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一人、一山、一城、三海、推进八大重点工作”的文旅发展大格局,打造文旅城市,闯出一条“文旅兴市”“文旅留人”“文旅带产”的新路子。

  产业升级寻破局 无限风光在湾区

  走进新益昌中山基地智能车间,车间中几乎看不到工人,只有一排排自动化生产设备繁忙作业。

  新益昌是国内LED固晶机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2018年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摘下地块,建起超7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生产基地。在公司研发总监张燕看来,毗邻深中通道的地理优势,让企业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的发展格局,并实现25分钟打通“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合作新模式。

  如今,新益昌还在翠亨新区建设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新基地建成后,新益昌在深中两地的厂房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

  张燕说,深中通道开通后,不少产业链环节上的供应商跟着来到中山,与此同时,企业在积极开发新的本地供应商,以满足企业新发展需求,助力地方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协作共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业城市,中山拥有34个工业门类,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制造业基础扎实、空间广阔。隔珠江口相望,两地优势共享、不断融合,不少中山企业也在积极“拥抱”深圳,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探索深中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

  “企业盼深中通道开通已久。”联合光电副总经理郭耀明对深中通道带来的变化感受颇深。“深圳是人才聚集地、技术创新地,也是金融资本高度聚集的区域。这对于我们中山企业招揽人才、技术交流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资本的关注。”

  几年前,联合光电在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如今通道开通,通过“深圳研发+中山生产”模式,更加强了深圳技术与中山制造的深入融合,转化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中山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可以与深圳形成优势互补。深圳和中山两地直通,推动深圳技术、资本、品牌、市场、要素成本充分对接,有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郭耀明说。

  大桥建成前,曾有人提出“珠西地区被虹吸”的质疑。而记者观察发现,在“同城效应”下,两岸城市优势互补,产业协作大有可为。以深中通道为“桥”,中山正深度参与到深圳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同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同时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广东省委批复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成为广东首个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中山推动与深圳实现“六个一体化”,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

  “深中通道实现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让隔江相望的深圳和中山握手紧密连在一起,开启了深中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新里程。”郭文海说,深中通道也是中山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山的黄金大道,中山将抢抓深中通道这一历史性机遇,将区位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作出积极贡献。

  (参与采写 陈雪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