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驾护航。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为主体的企业创新政策体系。企业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奠定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政策体系构建、政策效果提升、政策制定手段等方面继续发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
我国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指导意见和政策文件,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为主体的中国特色企业创新政策体系。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演进历程划分为自然起步、探索发展、全面推进、深化发展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至1992年是自然起步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客观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提出,促进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发展创新技术,我国企业创新活动逐渐开始起步。
1992年至2006年是探索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此时企业创新受到重视,企业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以企业创新为客体的直接政策数量逐渐增加、种类逐渐丰富。
2006年至2012年是全面推进阶段。2006年,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多项文件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指导布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该阶段企业创新政策涉猎了几乎所有的政策工具,政策涉及的部门数量增多,联合发文现象非常频繁。
2012年至今是深化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该阶段企业创新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智慧消防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工人在一家电子消防器材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企业创新政策不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保障。
第一,现有政策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奠定了良好政策保障。一方面,现有政策体系涵盖了企业从创立、经营到破产的全过程,引导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合法性。创新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树立好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定时纳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在成熟期进行成果商业化的过程中涉及的法律细节、法律服务等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的法律文件都有提供具体的参考。另一方面,现有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获取、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环节中让企业获得了平等待遇,维护了自主经营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确保了企业在市场上受到公平对待。
第二,财税金融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财税和金融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和政策工具,直接或者间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一是直接对企业创新研发活动进行财政补贴,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创新创造活力。2018年至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了约90亿元奖补资金助力企业创新升级。二是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振发展信心。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三是放宽担保贷款条件和降低担保利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3年,中央财政下达奖补资金30亿元,引导地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四是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普惠性不断凸显。2023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8539.9亿元,同比增长75.4%,惠及企业3.7万家。五是鼓励政府采购企业产品,增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从而增加研发经费金额。
第三,产业创新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产业和创新政策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创新氛围,激发了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一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50%提高到了2018年的75%,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2023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了76%以上,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6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21%。三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扎实推进。2023年,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112家,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超过50%。四是在首台套政策扶持下,“复兴号”动车组等大型技术设备的研发成功,弥补了我国在部分领域内技术落后状况,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现有企业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也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实践中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企业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政策体系构建、政策效果提升、政策制定手段等方面继续发力,从而更好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首先,科学构建企业创新政策体系,补齐政策短板。科学的企业创新政策体系,要有长远的综合考量,针对整个创新价值链,利用好各种政策工具,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的“组合拳”。
一是政策的制定要全盘考虑,不仅要着眼于短期内的政策需求和效果,还要评估远期影响,规划好后续对政策进行再深化、再完善的窗口期。二是政策要根据创新活动全周期内的现实需要进行制定,科学引导企业创新活动。如种子期的企业可以建立培育机制,调动企业的创新热情,保护好科创成果;快速成长的企业,适当引入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指导,加快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合理进行规模扩张;发展成熟的企业,要规范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解决资金问题。三是要利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的优点,结合实践需要,搭配出最佳的政策工具组合模式。如利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活动。
其次,不断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企业获得感。为打通政策实施“最后一公里”,保障政策实施效果,需要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具体创新政策执行办法。
一是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责界线,将条款与责任单位一一对应起来,由领头部门组织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提高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度来保证政策实施的效果。二是及时给出政策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避免出现部分条款含混不清的情况,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中央部委的文件通知可以附录实施细则,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中央文件,考虑属地现状,咨询地方科研院所的专家,制定出本地的政策实施章程。三是降低政策享受门槛,简化政策申报流程。政府要充分了解企业情况,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申报流程,扩大政策红利。同时政府要出面协调各部门工作流程,做到简单化,为企业创新服务。
再次,强化政策模拟评估机制,提高政策前瞻性稳定性。提高企业创新政策的前瞻性和稳定性,需要强化政策模拟评估机制,借助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策制定智能化水平。
关注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建立模拟政策库,根据现实经济环境数据,提前预判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化,早做准备提早预判政策实施的窗口期,这会极大改善政策存在的滞后效应,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连续性。对于国家战略调整导致的企业创新政策大规模调整问题,可以通过政策的大数据模拟评估,将因政策方向调整带来的波动减为最小,建立适当的政策过渡期,做好不同发展阶段的衔接工作。面对像新冠肺炎一样的突发性事件,可以通过提前构建政策模拟的全过程,提前推演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政策的精准度、可信度,提高政策韧性。另外,政策的模拟评估也可以对政策产生的影响大小进行评估,避免因干预过度或干预不足而影响政策的稳定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