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徽太和:紧抓乡村教师队伍 聚力教育精准脱贫
2018-09-10 作者: 邢晨晨 来源: 经济参考网

  “发展农村,必须留住优秀人才,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就等于留住了乡村发展的根。”太和县县委、县政府致力构建教育扶贫大格局,把扶贫必扶智的要求结合在一起,真正为乡村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乡村教师感受到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打造拴心留人“硬环境”

  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掩映在绿树中,教室窗明几净,标准化的运动场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这样的场景,在太和县农村学校里随处可见。“全面改薄计划”让农村学校悄然发生着改变。

  安居才能乐业,针对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差、教师住房难问题,3年来,太和县政府投入资金5.03亿元,新建教学楼396栋、厕所255座、大门(门岗室)231个,运动场68.8万平方米、硬化地面51万平方米、围墙4.7万米。与此同时,加大农村偏远乡镇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2018年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3个,投入资金683万元。

  农村教育资源逐步合理,生活和办公条件的改善,让更多的乡村教师选择了留下。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让“他强制”变为“自乐意”

  在农村,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孩子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的现象在以前时常可见,为解决乡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和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就业难题,有效服务太和县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由太和县财政出资,面向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定向培养一批农村全科教师,该制度自2016年开始实施,2018年共签订协议157人,其中初中起点142人,高中起点毕业生15人,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的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提供了难得的就学机会。

  与此同时,太和县持续抓牢教师第一资源,不断出台实施“特岗计划”、定向培养计划、“夕阳红”支教计划等各项举措,主动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近年来,公开招引教师2889人,83%以上补充到农村学校。县财政还拿出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乡村学校返聘退休教师或选聘大学生顶岗实习,确保了偏远薄弱学校开足、开齐课程。

  建立收入激励机制 让乡村教师自豪幸福

  “政府只有用实际行动把教师当成最可敬重的亲人,才能真正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幸福感。”太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牧愚如是说。2016年9月,全县的乡村教师就收到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教师节礼物,我县率先在全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县六千多名乡村教师尽享这一政策红利,偏远地区乡村教师每月最高可领取1300元生活补助,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将拿出近5000万元。今年县政府又拿出4.2亿元为广大教师发放了2015、2016两年的一次性奖励。暖心的话语和实在的举措滋润着每一个老师的心。

  启动教师交流计划 让师资配置更加“均衡”

  据了解,太和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自2017年起,实施教师交流计划,鼓励和引导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到乡村小学支教,城区交流教师同样享受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优先保障新教师和交流轮岗教师入住教师周转房,支教期限为3个学年度。每学年度结束,经考核合格,发放2万元支教经费,可以说条条都是“干货”,含金量高、指向明确、针对性强。

  “再穷不能穷乡村教育,再难不能难乡村教师,再苦不能苦农村学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脱贫攻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太和县继续用真情、出实招、多措并举,在提高教师待遇、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师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拴心留人”,让乡村教师们“留得住、教得好”,真正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办好、办实。(邢晨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近年来转变“挖土卖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术和原料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稀土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原创IP市场井喷 侵权频发山寨肆虐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