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遏制虚假认证应提高违法成本
2018-08-22 作者: 史洪举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有机食品因为对环境友好、口感也更好而受到追捧。不过价格高昂的有机食品都有严格标准,产量较低。很多人对有机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这点,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并存在认证机构自律不足、商家花钱买认证问题。

  现实中,很多普通消费者对何谓有机食品,何谓绿色食品,何谓无公害食品,不能分清。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也不必精通各个领域,而是交由专业机构对相关产品加以认证和推荐。这就要求一些专业认证机构客观中立,本着对事实负责的态度,严谨认真地对食品出具认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果出具虚假认证或推荐,就相当于为制假售假充当帮凶,甚至属于共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将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如果系食品,则可能承担退一赔十的责任。而无论是认证机构为商家出具虚假认证,还是商家伪造认证,均属于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由此造成消费损害的,认证机构将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且可能承担5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10倍以下罚款,或者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构成犯罪。

  应该说,这样的违法成本并不算轻。但虚假认证者还是有利可图,一些有机食品的售价是普通食品的十几倍,并且多数人不可能识破虚假有机产品。特别是,很多违法商家的违法所得难以查清,无法以违法所得为依据作出适当处罚,以致放纵了虚假认证行为。

  遏制虚假认证现象,势必以重典治乱,如大幅度提高罚款金额等违法成本。据报道,现在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是由认监委负责,采取飞行检测的方式,对生产的某一过程进行抽测。那么,如果抽检的概率是二十分之一,则对造假者的罚款至少应为四十倍或者更高,否则就会让商家有机可乘。

  此外,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防范商家伪造认证。如要求认证机构提供借助互联网、APP、二维码的认证查询体系和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即可快速查询相关产品的来源和认证情况,同时严厉惩戒恶意造假的商家和认证机构。这样方能让有机食品的认证规范有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企业“过桥”贷款存“落水”隐忧

企业“过桥”贷款存“落水”隐忧

“每年‘过桥’期间,企业都会损失10%-20%的营业额,”沈阳一家从事调味品等商品批发的经销商对记者说。

·涉假红头文件“夺走”千亿矿权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地方国企混改扩围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