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学越觉中医之博大精深”
——同仁堂关庆维收徒拜师会侧记
2018-06-29 作者: 记者 李保金/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誓愿跟师,传承医道,精研医术,以道驭术;誓愿尊师,儒医法脉,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六位青年才俊,身着中式服装,站列一排,宣读誓言,声音朗朗,字正腔圆……这不是朗诵比赛,也不是古装剧,而是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同仁堂名医馆馆长关庆维收徒拜师会。

  宣誓、叩拜,签贴,敬茶,交换信物……这一场儒医世家、关氏中医的传承礼,简单朴素却不失典雅庄重,无不彰显出关庆维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的信仰。

  关庆维是国医泰斗关幼波和著名中医关霳的嫡传弟子,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同仁堂中医药传承大师等。

  经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关庆维系统地掌握了中医形神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视角,始终贯彻阴阳中和的医疗养生价值观,他强调中医的整体辨证论治为行医必遵之精髓,提倡“全气”认识与实践,主张藏象与脏器、辨证与辨病互补,宏观与微观、生成与构成相参。近年来更是证悟出“启发自性”的治疗方式,可谓医人更医心,遵循文化治病的思路。

  一直以来,关庆维都非常注重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中医,自2009年开始正式收徒传授医术,至此共有弟子9名,记名弟子3名。

  事实上,几千年来,“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师承教育都是中医药薪火相传的法宝,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和有效途径。随着2017年《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以及2018年《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中医药师承教育更是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谈及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拜师会现场的嘉宾们以及徒弟们的发言切中时弊,不乏诸多深入思考。“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为中华民族造福祉的中医,如果还要在中国大地上讨论它该不该存在,是否符合西医的‘规范’,是不可思议的事。”针对近些年来不时曝出的“抹黑”中医事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略有激动地说。

  国内的中医被严重西化,国际上90%的中药市场被日韩所垄断,这样的现状让与会人士深感责任重大,并期盼中医药文化回归地道。“中医药的明天要靠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事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大计。”与会嘉宾这样普遍认为。

  拜师会上,新徒弟中一位西医博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出生于1988年的李人冬,于2015年取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上学期间,李人冬曾患有青春痘、胃病、眼干等多种不适症状,多次求助西医无果后,她最后通过自学中医恢复了健康。这一经历,让她越发相信中医药的疗效。

  因久仰关庆维大名,她于2012年开始多次登门求教,并跟随关大夫临证抄方6年多,此次终于登堂入室成为关庆维正式弟子。“跟随关师学习,越学越觉中医之博大精深。”李人冬表示。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南城八卦掌第七代传人、新弟子王德辰,对中医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他说:“目前中医教材的编写与临床脱节,难以体现出临床天地人多维时穿因素相参的特性。此外,运用动物模型来论证方剂疗效的‘科学化’研究模式,据此得出的结论能否适用于人,值得商榷。”

  王德辰认为:“医学应以临床疗效为根本,现代医学微观分析的生理病理机制,只是隶属于中医所构建的宇宙生命的宏观系统中的小概念,中西医要结合就应该让西医的小概念融于中医的大概念之中,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规则来束缚中医,就很容易走入一叶障目的误区。”

  “中医传承,目前院校教育是主流,但师承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且更能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因此,中医药的师承教育体系亟待建立,必须以师带徒的师承教育,对院校教育进行必要的、宝贵的补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数字智慧长三角正在崛起

数字智慧长三角正在崛起

从“互联网”到“智联网”,数据互动和共享正不断深化,一个长三角智慧矩阵正呼之欲出。

·商业航天风口渐近 民营企业“掘金”太空

泰达航母:旅游国企创新求变

泰达航母:旅游国企创新求变

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国内主题公园市场,泰达航母如何做到年均超20%的增长?

·国资委首次发布央企工业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