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4日举办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评估报告发布会暨雾霾治理政策讨论会,首发院就雾霾治理政策发布了主题研究报告,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指出产业转型是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推进产业转型,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大气“国十条”明确提出了PM2.5浓度目标,确定了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首发院报告指出,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2013至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出现明显下降,2015年降幅尤为显著。
报告指出,只有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治同时减排才能达到大气“国十条”提出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如果气象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于京津冀的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在周边区域同时减排的前提下,依据大气“国十条”制定的污染物减排行动计划难以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如果周边区域不同时减排的话,几乎所有区域都难以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首发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果要实现大气“国十条”要求的浓度目标,在气象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条件下,天津和河北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天帮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努力”。
“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雾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大气污染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石敏俊表示,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GDP损失的主要原因,产业转型是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降低资源环境负荷,控制污染物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