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英“黄金时代”的梦想与现实
2015-10-23 作者: 记者 王龙云 王婧/综合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谈时,双方积极评价中英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这是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和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 记者 鞠鹏/摄

  开启“黄金时代”:各自诉求与共同愿望

  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在习近平主席出访前的媒体吹风会上高度评价了本次超级国事访问。她说,今年是中英关系的“黄金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则是“黄金年”中的“黄金事件”,两国正步入令人期待的“黄金时代”。

  实际上,用“黄金时代”形容当下的中英双边关系,并非吴百纳首创。在她之前,英国首先卡梅伦以及来华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早已将“黄金时代”变成了描述中英两国关系的高频词汇。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也在文章中提到,“开创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非朝夕之功,而是‘水到渠成’。”

  中英关系步入所谓的“黄金时代”体现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显著特点,两国对此期望几何?

  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路透社采访,对中英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明确而全面的阐述,其中也谈到了“黄金时代”中英两国各自的诉求和共同的愿望——

  习近平说,这次我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待着同英国领导人和各界朋友共商两国关系发展大计,为今后一个时期中英关系绘制路线图,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习近平说,有关民意调查显示,英国民众对中国持较高的好感度。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欣赏对方创造的悠久而特殊的文化,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当然,也有人对中英合作抱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我想强调的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打开门,就要热情接待四方来客。对客人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待客之道。英国表示愿做对华最开放的西方国家,这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也完全符合英国自身的长远利益。中国期待着同英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但中英两国投资经贸合作持续发展。英国已经成为欧盟内第二大对华投资国、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国,中国则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中国自英国进口额5年内增长了两倍。中英双向投资增长迅猛。过去3年,中国对英国投资年均增长71.7%。去年,英国对中国投资同比增长87.6%,增速位居欧盟大国首位。

  当前,英国政府制定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造“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英国工业2050战略”等宏大计划,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有很多合作契合点。中国愿同英国一道,秉持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理念,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在出访英国期间,习近平主席于当地时间21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强调,中英相隔万里,但虽远犹近。近年来,两国关系和合作得到长足发展,正在稳定健康的快车道上加速行进。我期待英方继续在对华各领域合作中做引领潮流、开放包容的典范,成为西方同中国合作的领跑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强支持者”。要坚持以长远和战略眼光,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和大势,持续充实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增进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要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视彼此发展为自身机遇,继续灵活务实推进双方合作,加快各自发展战略对接,共促东西方文明对话,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要坚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两国关系和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入发展,并以中英合作良好势头助力中欧合作,助推亚欧共同发展。要坚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双方合作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新潜力、激发新活力、增加新动力,在国际合作中敢为人先,引领世界发展和改革潮流。

  中英两国开启“黄金时代”,是两国间各自诉求与共同愿景契合的产物。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温嘉旋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就表示,步入“黄金时代”的不仅是两国政治关系,还有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在他看来,英国是一个重要的西方经济体,而且更加开放和全球化,而伦敦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欧洲地区人民币海外交易中心,对中国来说,英国应是西方国家中值得争取的盟友,伦敦也会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通道。本次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受到最为隆重的欢迎和招待,显示出英国政府正在尽力成为中国“在西方国家中最好的朋友”,对中英两国关系来说,这种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从另一方面说,中国拥有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巨大的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对英国来说,它是梦寐以求的商业对象。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曾雄心勃勃地表示,在这个十年结束前,英国将把中国变成其第二代贸易伙伴,虽然有些媒体曾夸张地报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奥斯本坚信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也将给英国带来新的机遇。

  展望未来,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知名中国现代史专家拉纳·米特指出,未来10年是英中两国增进相互了解的好时机,英中关系还具备广泛的成长空间,希望借助习主席此次访英,英中政府可以交流共识、探讨差异,增进对彼此国家的了解。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评价说,此次访问将在过去10年两国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对未来10年英中关系的发展进行展望,确保未来10年成为英中双边关系的“黄金10年”。

  强化利益共同体:战略对接与战术协同

  当地时间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英关系发展的源泉来自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在这样伟大的时代,站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起点,中英两国携手,恰逢其时。

  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在互敬互信的基础上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经济合作领域来看,中英达成多项务实成果,正是两国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最好写照。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向《经济参考报》表示,中英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在形成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的发展动力;英国服务业发达,具有完备的配套产业体系及成熟的全球经营管理经验。而中国的广阔市场及增长动力为英国重振经济实力及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切实可行性。在金融、基础建设、地产、能源等较为敏感的行业,英国成为欧盟国家中较早欢迎中国资本的国家。同时,在养老服务、教育、医疗,工业化合作方面,中英之间的合作大有可为。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承慧律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但服务业的发展还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而英国的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达到80%左右,因此中英两国在经贸合作上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互补,两国在经贸方面合作的含金量是很高的。通过习主席这次对英国进行的高级别国事访问,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推动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投资,促使两国企业优势互补,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同比均下降明显的情况下,中英贸易额基本保持稳定,充分显示中英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英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存量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8月底,英国在华投资项目7992个,实际投入196.1亿美元;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从2010年底的13.5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底的128亿美元,已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同时,两国在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地方合作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双方达成或深化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20日,中富(英国)集团在伦敦宣布,已同英国奥西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投资20亿英镑(约合31亿美元)在英国建设“奥西斯生态园”。该项目包括两座生物质发电站。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采用簿记建档方式,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1年,票面利率3.1%。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当日宣布,与英格兰银行20日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扩大至3500亿元人民币/350亿英镑。这一协议的有效期为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规模,是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体现。

  21日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宣布,就共同修建和运营英国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达成战略投资协议。根据协议,中广核主导的中方联合体和法电集团将分别占该核电站项目股份的33.5%和66.5%。双方将共同出资在欣克利角C核电站建设两台欧洲压水式核电机组。英国财政部称,“这将为前所未有的中英核电站建设合作打开大门”。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也在当日宣布,自2016年1月起,来自中国的游客将可申请有效期为两年的全新多次访客签证。卡梅伦还表示,有意为中国访客推出一个全新的10年多次入境签证。

  伦敦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习近平和卡梅伦共同出席了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并致辞。习近平指出,中英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共同倡导开放市场的理念相近,推进自由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的意愿相同。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大有可为,潜力巨大。习近平就开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增进互信上要强调一个“深”字。两国合作的基础是政治互信,没有互信,任何合作都将是无本之木。我这次访问期间,中英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未来5至10年的各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中英合作进入快车道。

  第二,战略对接上要力求一个“通”字。中英加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对接,是将两国合作推向深入的应有之义。中方欢迎来自英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愿继续向英国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和良好投资环境。英国政府也提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这同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高度契合,将为两国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第三,具体合作中要做到一个“实”字。中英合作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惠及两国广大民众。双方要扎实做好核电、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推动这些标志性合作尽快落地。双方应建立长效机制,深化两国地方间经贸合作。中方重视人民币国际化在伦敦和欧洲的进程,将继续支持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并加强同英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中的合作。中方愿推进中英中小企业合作,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也欢迎更多英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希望英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多便利条件。

  第四,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一个“新”字。我们要深入推进双方新兴产业合作,开展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英国八大技术和战略产业的互利合作。中英企业在开展双边合作时,还可以开展第三方合作,联手开拓国际市场。中方愿同英方进一步探讨,在第三方需要、同意、参与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帮助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发展。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科学评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经营-转让等不同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优中选优、优势互补,力求合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就未来中英经贸合作的具体领域而言,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温嘉旋指出,英国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伦敦是世界领先的金融等服务领域中心,货运和保险等服务业都很发达,这些也都是向中国企业开放的投资领域。对于个人来说,伦敦也是世界顶级的财富管理中心,还拥有最为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英国法律体系健全,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来说都是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地。类似的,在中国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英国企业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者。中国有着将眼光投向世界的传统,在中国可以发现持续的投资机遇。温嘉旋表示,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中有40%都将总部设立在伦敦,英国拥有充足的国际企业资本,因此也拥有充足的资金向中国市场进行投资。

  增强示范效应:借力中英关系提升中欧格局

  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欧建交40周年。中英关系和中欧关系发展面临继往开来的重要机遇。英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国,中英关系同中欧关系相辅相成。

  去年,习近平主席对欧盟总部进行访问,同欧盟领导人一致商定,要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英关系新发展将为中欧关系全面推进注入新动力,为促进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作出新贡献。

  在本次习近平访英期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英国支持欧盟早日同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积极推动推动欧中关系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表示,作为欧盟经济复苏最快、实力居前的成员国,英国在促进中欧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发展方面有望发挥积极作用。在中欧“一带一路”合作中,英国事实上在欧盟成员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英国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未来启动中欧自贸协定谈判问题上态度积极,不仅是中欧推进更高水平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也可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桥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欧盟大国,中英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英合作有着制定规则、塑造新的世界秩序的功能。”

  欧盟智库“欧洲之友”政策主管莎达·伊斯兰认为,欧洲越来越认可中国是国际和地区舞台发挥战略作用的一方。欧中关系建立在深厚、不可替代且彼此需要的基础上。中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经济体,英国和欧洲都需要来自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以实现共同发展。伊斯兰表示,中欧关系经过40年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未来欧中有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领域、参与欧洲投资计划、5G通信、城市化、能源、智能城市和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此外,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对话与合作空间,因而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欧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MERS考验韩国政府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考验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疫情爆发初期韩国政府的应对不力受到多方诟病,目前正面临新一轮防控形势的严峻考验。

生产要素难下乡 城乡统筹遇制度“红线区”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1号店等电商退换货限制多

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天猫、1号店和亚马逊这5家综合性购物平台购买了智能手环和家庭装洗衣液两种商品。综合来看, 1号店在退货政策执行上表现比较差。

椰岛鹿龟等51家酒企陷“伟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