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新车上市,那是添丁进口的大喜事,启悦的到来,却让长安铃木徒添惆怅。 启悦年初已在全国各地上市,销量却不怎么如意,多的时候一月卖1000多台,到了上个月,只卖了700多台。这点销量,肯定是赔本赚吆喝了。 启悦,英文名曰ALIVIO,还有一个印度名CIAZ,在铃木全球的官网上,用的正是它的印度名CIAZ,不言而喻,这款车正是以印度为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的。印度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廉价的小型车和微型车是车市绝对主力。 按启悦的级别,应该算是A级或叫紧凑型车,在这个级别,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车型密集到让人头晕,启悦的定价,在主流合资车与中国品牌车之间,整车品质大致也是这个水平。不过,在特别看重“颜值”的中国车市,启悦那廉价感扑面而来的内饰、平庸的外观和马马虎虎的钣金活儿让很多买家一看:这车还不如中国自主品牌! 铃木车普遍都有这种廉价感,这跟铃木的品牌定位有关。在日本,铃木主攻的是微型车,正是在这个领域,铃木获得了“小车专家”的声誉。在这种廉价车上,要想赚钱必须在每一个零件上省钱,一个日元一个日元地死抠,铃木总结出的省钱五字诀“少、小、轻、短、美”,讲究零部件要更少更小,或者更短更轻,“如果减轻了10克,就等于节约了1日元”。 正是因为铃木这样“抠门儿”,在别人很难赚钱的日本微车领域,它赚到了钱。但铃木来到中国后却始终表现平淡,到后来甚至有些惨淡。跟中国两个合资公司之间的纠葛倒不是主要问题,铃木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捆住了铃木在中国的手脚。 铃木在投放新车的节奏上实在是“谨慎”。老奥拓修修补补十几年,国外换了好几代后才引入新款;老掉牙的羚羊和北斗星十几年了还在充当活化石;雨燕十年前来的时候,还算是一款比较时尚的小车,到现在死活不肯引入新一代。好不容易引入SX4和换代车型锋驭,这两款车也算是中国小型SUV的先行者,在后来的SUV热潮中,却莫名其妙地被后浪拍晕在沙滩上。 谨慎虽然让铃木在巨头们的夹缝里获得一席之地,并且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但铃木的谨慎遇到中国这样疯狂增长的市场时,就白白错失了很多机会:要是铃木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不至于投入新产品时犹犹豫豫,让人看了干着急;要是铃木的眼光准,早就应该针对中国市场开发车型,而不是只从别的市场上引入;引入主打欧洲和日本的车型也罢,实在不该在情急之下把印度市场上的车型拿过来。 铃木手里倒是有大把的“小车”,但看看奥拓在中国每月三两千台的销量就知道,铃木没必要引入更多的“小车”了。一方面,中国人普通喜欢买“大车”,微型车和小型车的份额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奥拓看上去用料俭省、配置吝啬,售价还比较高,反倒不如长安奔奔这样的国货小车更有吸引力。 奥拓不灵光了,雨燕不灵光了,本来应该火爆的SX4和锋驭也不灵光,新引入的启悦更不灵光。看上去,铃木与中国的车市有些格格不入,铃木的“小”,与中国人喜欢的“大”,铃木的“省”,与中国人喜欢的“气派”,总归是有些不搭调。 大众、丰田、通用之类的汽车巨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可以去掉“过剩品质”,开发出适合中国买家口味的车型;铃木需要做的正相反,如果不提高“档次”,注定在中国市场上不会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