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段时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加快,投资迅速回升;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加快,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回暖。相关指标的变化,一方面证明我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转型正不断升级。 主动而为的调结构、转方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速的变化。与前几年相比,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确实相对较低。但换个角度看,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比上月有所下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这些都说明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影响发展效益的提升。不仅如此,新常态新变化还为各个行业的深度调整提供了新契机。 经济列车的奔跑动力在火车头。在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红利的支撑下,今年1月至5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第三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优于去年同期。尽管新兴产业短期难以形成房地产、汽车等“传统引擎”那样大的拉动作用,但毫无疑问,其产业比重的增加将有利于节能降耗、增加就业,长远来看能够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人员素质提升,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传统“三驾马车”中,5月份投资、出口没有抢眼表现,但消费升级和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体现了内需强劲的发展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快于上月,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背后是“互联网+”新兴力量的崛起。随着这一模式成为国家行动,传统产业将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将加快成长,更加有利于传统引擎改造升级,培育打造新引擎,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让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尽管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去库存、去产能的周期性因素影响,加上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等因素掣肘,我国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特点新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更好地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更加艰巨。要想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轨道,就要继续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进一步协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让积极因素更多更快累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