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关注]给上市公司任性更名戴上“紧箍咒”
2015-04-29    作者:记者 陈伟/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媒体统计,2014年,A股共有182家上市公司更名,是有史以来更名最多的一年。进入2015年,此种趋势并未有所缓解。今年以来,已有68家上市公司更名。高频率的更名事件背后,潜藏的是人为拉升股价的投机行为。
  不少网民称,由于更名成本低廉,且此前基本处于无监管的环境下,A股市场出现了不少公司任性改名的奇葩现象,其中不乏以炒作股价为动机者。对此,管理层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性的问询,应尽快出台相关规范,改变目前更名随意性过大的状况。

  意在演绎“行情”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心里打着小九九,企图改个讨巧的名字,以迎合市场热点。”网民“浪商”说。
  有网民指出,更名主要是为了跟热点、造题材、提估值、迎炒作。更名的公司有的是通过重组收购实现主业转型;有的是在现有业务上主动求变,通过更名来吸引市场关注。对于那些曾有“不良记录”的公司来说,“更名”无疑是忘却前嫌的最好一招。试想一下,看到“云投生态”,谁还记得起更名前曾经涉嫌造假的“绿大地”?
  网民“朱邦凌”说,上市公司更名大多紧跟市场热点,不乏资本、环保、生态、娱乐、影视、游戏、动漫、智慧、创业、文化、云网、金融等“高大上”字眼。大部分更名的上市公司,都成功演绎了一波“更名行情”。原本口碑不佳的公司,在“洗白”后股价都会大涨。

  助长炒作空间

  网民“蔡恩泽”说,上市公司更名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无论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重组,还是为了追逐与时下热点沾边的相关概念,股票简称变更所带来的投资效应均不可小视。其中不排除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炮制相关的题材信息,却忽视了对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的如实披露,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空间,从而助长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操纵股价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网民“安宁”说,上市公司企图通过更名来炒作的行为不可取。如果只是“新瓶装旧酒”,那么,无论改为多么“高大上”的名字最终也会原形毕露。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仔细甄别上市公司更名原因,更不能盲目跟从更名炒作,以防踩中股市“新地雷”。
  网民“曹西京”说,湘鄂情去年更名为“中科云网”后,25个交易日里股价翻倍;宜华地产更名“宜华健康”后,两个月涨幅超过120%。但股价最终要回归到真实业绩,更名后如果业绩无法支撑股价,再美的名字也会被打回原形。

  不能听之任之

  有网民称,就目前注册制改革前夕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现状来看,市场监管不妨先从整顿上市公司更名现象的太任性开始。
  网民“黄湘源”认为,为了不让上市公司更名的太任性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透明性、及时性甚至进而掩饰和掩盖躲在其背后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股价操纵等违法违规现象,对更名过程中疑点太多的问题有必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性的问询,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网民“张炜”说,上市公司更名应做到名副其实。交易所对影响投资者判断的误导性公司更名不能听之任之,须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交易所不仅应该发出监管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强化信息披露,而且有必要重点监控更名行情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三精制药”更名为“人民同泰”
· *ST仪化更名为石化油服
· 独一味更名恒康医疗损失大
· 基金公司更名频现资管身影
· 上市公司热衷更名 不乏炒作嫌疑
 
频道精选:
· 【思想】网店补税是义务政府减税是动力 2013-06-14
· 【读书】人类还能接受最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吗 2015-04-28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华润置地慈溪一楼盘陷质量纠纷 2015-04-2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