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只是目睹,到自己也同样得病,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让王大力深感命运的无常。
王大力在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下称“原生态牧业”)位于黑龙江的一个牧场当清理组主管。原生态牧业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
2013年3月经医院确诊,王大力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下称“布病”)。这是一种畜牧行业的职业病,人畜共患。
王大力等多名患病员工对记者称,自2011年有工人感染布病以来,在牧场工作中直接接触奶牛的多个工种有工人患上布病,今年年初也有工人发现患病。
感染报道始于2011年
这个牧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甘十屯,名为甘南瑞信达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下称“瑞信达”)。
根据原生态牧业2014年年报,甘南欧美牧场的实际设计规模是12000头,实际存档头数为10730头。
该牧场原名黑龙江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曾是飞鹤乳业的控股子公司,2011年9月出售给瑞信达。
2011年10月,瑞信达被媒体曝光有多名工人感染布病。
其后,甘南县畜牧兽医局出具调查报告回应称,2010年12月~2011年3月,牧场分阶段主动对全牛群进行布病免疫,11名工人系投放布病疫苗过程中“不严格按规程操作,加之员工防护措施不当,直接接触疫苗引起感染”。
然而,2013年1月,媒体又报道称该牧场有16名员工感染布病。
多个工种多人患病
在王大力确诊之前两个月,也就是2013年1月,周亮(化名)开始到瑞信达上班。
今年2月底,周亮确诊患上布病。
来瑞信达上班之前,养过七八年牛羊的周亮寻思:“养了这么多年牛羊(也没得病),到这里上班也不可能得这病。”
周亮回忆今年第一次布病发作时的情况说:“当时感觉腰腿疼、发酸,不知道腿往哪里放。”后来又发了高烧,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到医院去检查,在齐齐哈尔市疾控中心确诊。
周亮在犊牛组上班。他说,上班8个小时一直跟奶牛接触。平常工作就是接生小牛。他怀疑得上布病可能是因为“羊水溅到身上太多了”。
不过,他也强调:“这跟体质有关,有些工人上班七八年也没有得病。”
吴俊卿(化名)2014年1月患上布病。他在瑞信达饲养组工作,有时候也需要进出牛舍打扫卫生,上班两年来“跟牛接触比较少”。他回忆说,有一次去牛舍打扫卫生,牛一个喷嚏,打得他满脸唾沫星子,估计那就是一头病牛,后来就“发虚了”。
吴俊卿说,跟他同一组的,在他之前之后都有得布病的,有七八人。
在清理车间当维修工的郑强(化名)、在奶厅负责维修设备的王东明(化名)也得了布病。
本报记者获得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显示,2011年10月,郑强在齐齐哈尔市疾控中心检查结果为虎红平板凝聚试验(下称“虎红试验”)阳性,血清学试管凝聚试验为1:100(++),诊断结论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急性期)”。郑强说,因为需要维修牛舍的设备,他必不可少地会跟奶牛密切接触。
从2010年10月进入瑞信达工作,到2013年8月患病,王东明在牧场工作不到两年,每天上班都要跟奶牛直接接触。患病一年多来,王东明感觉身体状况不佳,干不了活,关节间歇性疼痛,尤其是晚上,情况比较严重,浑身无力。
2014年1月28日,王东明与瑞信达签订协议书接受补偿。根据协议书,王东明系“给牛接种疫苗过程中操作不当患有布病”,公司一次性支付15万元作为补偿金。协议书签订后,王东明将不得以劳动关系、患病等任何理由向公司提出任何其他要求或主张公司承担任何费用,否则应退还15万元补偿金,并承担因违约而给公司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同时支付一次性补偿金的20%的违约金。
王东明说,当时签署这个协议并非自愿,而是考虑到有亲戚朋友在当地任公职。“他们在政府的压力下,出来给我做工作,为了不影响他们而签署了这个协议。”他说,“这些钱根本不够治病,现在一年多了,15万元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在周亮之前,同在犊牛组的沈良茂于2011年1月在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布鲁氏菌病检查,检查结果是虎红试验阳性,试管凝集为1:200(++),当时的职业病诊断说明书结论是“职业性亚急性布鲁氏菌病”。这距离沈良茂2010年9月开始在瑞信达上班只有4个月时间。
沈良茂对记者表示,刚去上班时就有老员工提醒,公司有一间牛舍专门用来隔离布病牛,要尽量远离。但由于奶牛分娩,他必须去处理牛犊,这就意味着不可避免地要进出这个后备牛舍。
4年过去了,沈良茂说,至今他仍有布病的各种症状。2014年11月,公司开始停发他的工资。12月,他的布病复发。公司未再为其治病。
“我们这个区域没有发病牛”
王大力算是牧场的“老人”了,几乎在牧场成立之初就来这工作。他从清理组基层工人做起,到2011年1月开始担任该组主管,成为公司中层干部。他说,这个级别的中层每月工资是8000元。
确诊布病后,王大力说,公司要求其在岗治疗,药费、交通费和检查费由公司承担。不过,他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2014年5月,他从医院拿回一个疗程的药物,开始间歇性上班,主要时间在家治疗。至8月初,这一疗程结束,病情有所好转,化验检查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他认为好转的原因是“离开了传染源”。
不过,公司领导随后要他回去上班。王大力答复称,需要把输液的药物输完后再回去,因为输液需要连续,不能间断。结果,输液疗程结束后回去上班,领导开始不允许,后告知他“回家治疗”。此后,他的工资也下调至组内员工的平均水准,每月在2400元上下浮动。
没得病之前,王大力还劝慰过那些得病的员工。如今自己得病了,饭碗受到影响的他透露了一些事情。
2011年10月,瑞信达被媒体报道有病牛、员工被感染。王大力说,2012年年中,省畜牧兽医局派工作组下来调查,对每个牛舍的牛都进行抽血化验。
王大力对表示,当时公司有6000多头牛,采了3天。据王大力称,当时的血样被全部换掉,(检查人员)拿走的全部都是没病的(健康)血。王大力称,换血的时候,他在旁边跟着。
健康的牛血从哪里来?王大力说,提前从牛身上抽的。“之前化验过、知道哪头牛没有病,提前抽出来的。”
对于该牧场牛群的检疫情况,前述甘南县畜牧兽医局的调查报告称,2010年9月,在国家常规要求的“两病”检疫中,抽检全部2843头泌乳牛,未发现异常;2011年10月进行全群检疫,检疫头数7494,检疫结果未见异常。
由于布病无法在人际间传播,因此这一调查报告并不能解释未参与疫苗投放的员工缘何感染布病。而且,自当时的调查以来,瑞信达又陆续有多个工种的多名员工查出患有布病。
这些员工患布病的原因何在、是否存在病牛?本报记者欲就这些问题采访瑞信达及原生态牧业方面,但被瑞信达办公室主任张烁春拒绝。他还以“现在正处于免疫期间”为由,拒绝记者进入牧场。
本报记者多次拨打牧场场长刘宏亮电话,均无人接听。接通原生态牧业董事会副主席王绍岗的电话,希望就奶牛的防疫进行采访,他也以正在开车为由挂断了电话。
对于上述问题,甘南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建民也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称,布病检测阳性不等于发病。
“在我们这个区域没有发病牛,也没有怀不上犊、流产这些(布病症状)现象。”至于布病牛的屠宰、无害化处理情况,张建民以“不管具体业务”为由拒绝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