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世界对亚投行的关注度极高。在一些噪音和个别国家的阻挠中,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超预期,这让一些抱有冷战思维和霸权心态的人颇感不快,但不管如何,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意向创始成员国最后确定,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未来亚投行任重道远。
中国作为倡导国责任重大。不可否认,亚投行是中国积极倡议和推动的,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带有强烈的中国色彩,这也是少数国家反对成立亚投行的原因。向世界不断提供公共品,努力为亚洲和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承担更多责任,建立多赢和共赢的合作机制,让亚洲和世界共同繁荣是中国真正追求的目标。亚投行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同时也意味着协调的难度。在接下来的亚投行章程制定、治理结构和管理创新设计中,亚投行如何充分借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好的做法?如何剔除某些遭到普遍诟病的做法,按国际通行规则实施有效治理和运营,努力创造国际多边开发银行的最佳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倡导国的中国需要继续贡献智慧,协调好各方利益,努力使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权力和利益都得到尊重和实现。
亚投行责任重大。在当前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亚投行设立及有效运行对于本地区来说可加快互联互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不仅将夯实亚洲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全球总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除此之外,亚投行也肩负着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善国际经济与金融治理体系的重任。这需要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以及加入国的共同努力。
世界之大,太平洋之宽,容得下亚投行和其他世界多边金融机构共同发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不是零和机制,它们是高度开放的,各国利益可以在这当中开展多元的交互及融合。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大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