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我只想做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事
2015-04-03    作者:记者 王秀琼 韩淼/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要说清埃隆·马斯克的身世并不简单。他出生在南非,17岁到加拿大,现在常居美国加利福尼亚。
  被认为是电影《钢铁侠》原型的他有许多身份:支付系统Paypal创始人之一,私人火箭公司SpaceX和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以及太阳能公司SolarCity的董事长。这些都与他的兴趣密切相关。
  日前,马斯克在北京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马斯克是谁?

新华社发(刘新阳 摄)

  “马斯克是来自未来的人吗?”美国问答社交网站Quora上,一位网友如是问。
  “不,他来自过去。他本来住火星,后来搬到地球, 现在他又想回火星了。”
  “当然是,我认识他啊。我们早在公元2375年就是朋友了。”
  这段看似无厘头的问答,却折射出这位43岁美国亿万富翁身上最显著的关键词:未来与梦想。
  作为太空探索、新能源和互联网科技的爱好者,马斯克矢志让人类移民火星,让太阳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让人们毫无疑虑地开上电动汽车。为了实现这些在别人看来“天方夜谭”的梦想,他曾倾尽家财,最悲惨时离破产只有三天,穷到要向朋友借钱付租金。
  有人夸他勇于创新,也有人质疑他赌徒心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让世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改变:他打造的全电动汽车具备和跑车一样的性能,将一度无人问津的电动车推向全球市场;他是第一个成功把火箭送上太空轨道又成功回收、并能让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的私人企业主,而此前只有中、美、俄等国家能做到。
  在某些方面,这位同时拥有经济学和物理学学位的创业者的确有点特立独行。他更愿意用“工程师”来定义自己;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酷爱读书,自称几乎“一目千行”;他的公司会议室都以历史上著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在中国也是如此;在交谈间隙,他讲到失败经历会自我嘲笑,说自己的公司“真的很小”;采访结束后,还会旁若无人地吹起口哨。
  他被不少创业者奉为偶像,在中国也有许多拥趸。而对于中国的创业者们,他也有话要说:首先,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时,要用物理学的思维方式,从第一定律出发思考,而不是进行类比思考、模仿别人。其次,需要让朋友坦诚地给予负面批评,因为对大部分成功企业来说,最初想法都是错的,需要不断修正。
  如何看待创业风险?对此,马斯克并不太担心。在创办SpaceX和特斯拉时,他认为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失败,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0%。“我做这些并非为了赚钱,我只是想做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事情。”他说,“有很多钱不一定就更快乐,而且常常是相反的状况。对我来说,不去尝试是更大的风险。”

  “伟大的冒险令人兴奋”

  “大约10年后,我们就可能实现让人类第一次登上火星,这是我的猜想。”马斯克一脸认真地说。
  在马斯克看来,地球生命和人类文明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历史上不少主宰过地球的生物都遭遇灭绝事件,文明的延续过程也充满起伏,为了尽可能延续人类文明,必须向多星球文明发展。为达成移民火星的目标,太空交通工具的成本必须大大降低。但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不可重复使用。而如果火箭能实现精确软着陆,将大大促进火箭的回收利用。据马斯克的估算,火箭可回收能让太空交通的成本减少100倍,从而降低移民火星的难度。
  SpaceX公司近几年一直试图实现运载火箭的精确软着陆,但尚未成功。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发射活动中,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成功后,火箭第一级精确降落到了海面浮动平台上,但却是“硬着陆”并遭损毁。
  马斯克告诉记者,他的公司现在距离实现火箭的精确软着陆已经很近,几次短暂的发射着陆试验都取得了成功,他对在今年晚些时候达成目标充满信心。
  在马斯克的计划中,SpaceX公司将在未来2年内实施其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作为首个由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SpaceX公司的第二代“龙”飞船也将在今年进行多项试验。马斯克说,这些试验的目的是帮助飞船能够在推进器作用下精确着陆,就像直升机降落那样。他认为,这一技术对人类迈向外星至关重要,因为在其他星球上可能没有大气,也没有跑道,在推进器作用下精确着陆会是唯一的着陆方式。
  如此执着于探索太空的马斯克相信外星人吗?并非如此。“我没有看到过任何有关外星人的清晰证据。我倾向于科学的态度,有了证据才能让我相信。”他说。
  其实,之所以致力于让人类文明向外星拓展,马斯克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动机。“因为这可能会是人类进行的最伟大的冒险,而伟大的冒险是令人兴奋、启发人心的。”马斯克说,“总得有些事儿,能让你早上醒来一想到就备受鼓舞。”

  人工智能与医学进步

  早在大学时期,马斯克就抱有这样的想法:互联网、太空探索、可持续能源、人工智能和改写人类基因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最重大的影响。如今,他已涉足过其中的三个领域,对于另外两个领域,他有更多顾虑。
  “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急速发展,”马斯克举例说,“10年内,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比人开车还要安全得多。”
  在马斯克的规划中,特斯拉汽车将在3年内开发出全自动驾驶系统,而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在未来数周内就将实现。但他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有不同的形式,与自动驾驶不同,那些能进行深度思考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存在是一个潜在威胁,人工智能的安全值得担忧。
  “在核电领域,安全控制比释放核能本身要难得多,所以大部分研究和工程量都是往这个方向投入。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应该如此。”他说。
  至于改写人类基因,马斯克认为,人类是否应该改写自己的基因,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他大胆预测,即使不这样做,未来10年也将见证医学上的巨大突破,如大部分癌症都能被完全治愈,老年痴呆症问题即便未被彻底消灭,也将得到实质性的解决。马斯克说,这种预测是基于他所了解的一些医疗公司在癌症研究的人体试验方面取得的进展。但他表示,战胜癌症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妙,因为那只能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2至3年,人的自然生命周期是自身基因决定的。

  “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都非常有吸引力”

  在马斯克看来,对10年后的人类而言,大量增加可持续能源的利用率十分重要。他认定,仅靠太阳能电板和电池就能支持人类社会的全部需要。
  他告诉记者,他担任董事长的SolarCity公司是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板最多的公司之一,尽管公司在自建工厂生产太阳能电板,但未来仍将继续从中国大量进口,因为仅靠自己的工厂无法满足需求。
  “未来对太阳能的需求之大,人们想象不到!”马斯克预计,未来几年,美国的太阳能需求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马斯克也期待10年后在马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会比现在多得多。对于苹果公司也在研发电动汽车的传闻,他说,“这会是‘很棒’的事。”
  电动车市场竞争加剧对特斯拉有何好处?他脱口而出:“我不在乎!”他随后解释道,他开创特斯拉的初衷就是要加快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刺激别的厂商加入到电动车生产中去。
  作为一家上市汽车公司的CEO,真的没有利润压力吗?马斯克说,特斯拉的所有股东早已知晓他的思路,公司盈利只是为了保证生产投入,而非首要目标。“我只有公司大概30%的股权,如果股东不同意我的哲学,他们大可投票炒掉我。”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马斯克认为,中国在可持续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而马斯克此次来华之前,许多媒体报道他的特斯拉汽车在中国销量并不如预期,导致大量存货,甚至导致了一些高管离职。
  马斯克将这段入华之初的不顺归因于投机活动,以及消费者对充电的顾虑。他表示,特斯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充电问题,他对目前中国团队有充分信心。他解释说,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投机者和“黄牛党”造成了市场需求“极其高”的假象。后来,当投机者们取消了订单,库存就增加了。“中国是特斯拉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有多余库存的市场,我们现在还在消化库存中。”但马斯克同时说,特斯拉的全新车是不打折的。他半开玩笑地称,目前特斯拉处于“投机后遗症”的恢复期当中。“现在特斯拉将把全部精力投入核心消费者身上,包括解决他们最担心的充电问题。特斯拉正在中国大幅扩建‘超级充电站’,并给所有中国消费者提供移动电源,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充电。同时,特斯拉还将改进地图和导航系统,未来几个月将推出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路线选择软件。”
  马斯克告诉记者,过去三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量有稳定的增长,他对未来的发展“相当乐观”。他强调,一些人误认为特斯拉很大,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刚成立不久还处于“婴儿期”的公司。“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市场有强烈、长期的意向,希望能在中国建立本土的生产和设计基地。”马斯克说,“这可能在三年内实现。”
  2013年,特斯拉对中国市场开放订单,2014年4月,第一批汽车交付中国车主。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特斯拉都是从美国加利福尼亚进口的。马斯克说,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特斯拉在加利福尼亚的工厂还没有实现全负荷运转。一旦达到全部产能,将开始实施特斯拉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此外,特斯拉还将在服务中心之外,增开更多的销售店。
  马斯克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会对特斯拉的中国战略产生影响。“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都非常有吸引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马斯克:又一个乔布斯
· 埃隆•马斯克:一往无前的硅谷"钢铁侠"
· 特斯拉深陷泥潭
· 丰田出售部分特斯拉股份
· 特斯拉宣布正式参战天猫“双11”
 
频道精选:
· 【思想】光是警告违规A级景区还不够 2013-06-14
· 【读书】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力? 2015-04-02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开启航空业低碳革命新时代 2015-04-0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