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由“黑”向“白”的转变
山西长治郊区霍家沟村见闻
2015-03-31    作者:记者 胡靖国/长治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驱车去往山西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的路上,记者发现一辆辆挂着河北、江苏等地车牌的危化品车辆缓慢行驶,原来都是到霍家沟村拉PVC、水合肼、无水乙醇等化工产品,往日排成长龙的拉煤车已不见踪影。霍家沟村的煤矿已停办多年。
  霍家沟全村191户,764口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仅靠粮食生产,村集体经济无积累,村民就业无门路,家庭收入无保障,是一个典型的“三无”村。九十年代初,在外经商的霍松勤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办起一座年产3万吨的小煤矿,解决了集体经济和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霍家沟村经济开始起步。
  霍松勤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办企业也一样,要时刻绷紧“危机意识”这根弦。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同时,他提出了煤采完了怎么办的问题?1993年,霍家沟村突破传统单纯采煤的发展思维,开始了由地下向地上发展的第一次转型,在长治郊区率先上马70型机焦,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当时煤炭市场价格为50元/吨,而焦炭价格为300元/吨,通过资源的简单加工就可增值6倍。
  在自家360多平方米面积的欧式别墅里,年近六旬的村民李小平说,挣钱不易,分钱更难。看着周边采煤村年底分钱的热闹场面,一些村民坐不住了,提出分钱的要求。如果当时把钱都分了,霍家沟村就和其他采煤村一样陷入困境,还有今天吗?
  霍松勤认为,办焦化仅仅完成了初步积累,还属于粗放型。像焦化产生的废气、煤泥等废弃物,既污染了环境,又没有得到增值和利用。如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1997年,霍家沟村开始兴建电石厂,使焦化厂的焦粒得到就地消化;1999年又筹资兴建了自备电厂,使焦化厂产生的废气、煤矸石等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把煤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第二次转型。
  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煤-焦-铁”的发展思路陷入困境,霍家沟村开始第三次转型,提出了“煤-电-化工”发展思路,由黑色产业向白色产业转型。2003年至2008年,先后建成了年产32万吨PVC项目,化工厂的电石作为PVC项目的主要原料,得到了就地消化,自备电厂提供了电力保障。
  近年来,传统化工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产品价格跌落,亏损企业明显增多。霍松勤说,如果不尽快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即使生产总值跃居行业第一、甚至全国第一,没有效益又有何益?霍家沟村开始第四次转型,由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投产年产1.5万吨酮法水合肼、年产150吨吡蚜酮和年产3万吨无水乙醇的三个精细化工项目,电石渣浆处理、脱盐处理等两个节能环保项目。
  记者在霍家沟村看到,140多栋欧式别墅点缀在绿树丛中,附近的电厂、化工厂里空气清新,窗明几净。酮法水合肼厂与河北大学合作,自主研发,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全厂仅有员工40余人,实行3班倒工作制;工人通过电脑操作远程监控生产。2014年,霍家沟村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山西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成效凸显
· 山西:5年内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 山西焦化行业重组方案敲定 龙头公司受益
· 晋焦化行业重组三龙头吸引华夏系
· 焦化企业难靠“化”产品“过冬”
 
频道精选:
· 【思想】现代版丝绸之路呼唤更多商业化元素 2013-06-14
· 【读书】下一个浪潮是智能时代 2015-03-30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变身山寨银行大肆行骗 2015-03-31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