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房地产百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3.6%,较去年增加1.1个百分点;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有效负债率均值为49.7%,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带息负债率均值继续增长至37.9%,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得出上述结论。该报告认为,总体来看,百强企业的财务杠杆有所上升,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财务管控,在市场调整期需保持合理的杠杆率,警惕财务风险。
2014年,普遍增加的存货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受到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疲弱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存货规模高企,截至2014年底,百强企业存货均值为541.3亿元,同比增长25.3%,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均值上升到68.8%,存货规模的增长使得企业的流动比率有所上升,速动比率微有回落,百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未有明显改观。
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去库存仍然是市场主旋律,百强企业需要在保持合理库存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去化能力,优化长短期债务结构,保障财务的安全性。
除了存货增加,全年中百强房企现金流缺口略有增大。2014年,百强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值为-5.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缺口略有放大,主要是大部分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放缓。在资金杠杆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百强企业在抓销售的同时加快销售回款。
由于资金紧张,百强企业在2014年普遍减少了购地支出,全年土地投资力度较上一年明显缩减。百强前20企业全年平均土地投资支出不足200亿元,同比减少41.1%,土地投资支出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仅为24.0%,较上一年下降18.6个百分点。
事实上,全年中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满足持续扩张的资金需求,百强企业加大筹资力度,201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均值87.9亿元,同比增长16.6%,筹资规模持续提升。
另外,2014年货币政策由偏紧走向偏松,再融资开闸以及中票放开等资本市场政策利好,使国内融资环境相对改善。百强企业普遍选择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债券、股票增发等各类融资工具补充发展资金,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该报告还指出,2015年两会继续聚焦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健康发展,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由此带来大量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百强企业2014年积极联合互联网公司,通过地产金融产品、P2P线上网贷平台、房产众筹等方式,结合项目营销进行融资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引领了行业融资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资金来源。
事实上,为了突破住宅地产领域的业绩增长瓶颈,百强企业已经开始将眼光投向住宅地产业务之外的领域,为业绩成长塑造新的增长极。其中,商业地产领域发展较早,已有91%的百强企业涉足,部分百强企业已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业绩贡献,且成长迅速。文旅地产、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领域市场规模尚小、发展空间广阔,2014年已有41%、26%、14%的百强企业分别进入文旅地产、产业地产和养老地产领域,企业通过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寻找有效切入点,率先建立先发优势,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尊重市场规律,并强调建立长效机制,尽量减少行政干预。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处于一个恢复、探索市场本来面目的阶段。
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房地产企业需要从优化业务结构、选择快周转模式,以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来增加抗风险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