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已经出来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加大趋势,稳增长重要性正在凸显出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1到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这三项数据均再次创下新低。作为经济先行指数,随后公布的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月汇丰PMI初值则印证,即使进入3月,经济形势也较难出现明显好转。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至关重要。稳增长是解决当下问题,调结构是解决长远问题。当下问题解决不好,解决长远问题也无从谈起。可以想象,如果经济一路下滑,不仅稳增长难以实现,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也将难以推进。发展仍是中国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其他许多事情都无从谈起;没有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 具体来说,首先,按照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在2011年至2014年已有基础上,从2015年起至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长6.7%。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已降至6.8%。今后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翻一番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其次,按照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从2015年起至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6%。如果经济增速下行过快,即使翻一番目标勉强实现,也可能严重影响社会预期和企业投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在去年已降至3.3%这一较低水平,不仅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7.4%,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6.8%,更低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率8.6%。如果企业盈利预期持续下降,进而影响企业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也会相应放缓。 再次,财政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财政增收也会放缓,就很难发挥其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改革措施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扩大、收入差距调节等方面的作用,那么调结构、惠民生也就难以实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仅8.6%,23年来首次低于10%。 最后,按照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在2016年,印度的增长速度会超过我国。鉴于国际上唱空我国的声音一直存在,增长持续放缓可能导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收紧。 所以,当前需要把稳增长放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首位,需要宏观决策部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积极的投资政策和更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尽力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那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