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以来,IPO节奏明显加快,今年前三个月单月新股申购和上市数量较去年月均水平翻番。其中,2月17日沪深两市曾出现过14只新股集体登台的“盛况”。 在打新一族津津乐道于丰厚收益的同时,股票发行注册制同样成为热议话题。按照管理层透露的信息,在完成相关修法程序后,注册制有可能在年内“落地”。 在这一背景下的新股发行提速,也因此被看作为注册制“路演”。按照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注册制取代核准制意味着取消连续盈利等上市“硬指标”,意味着A股迎来“大扩容时代”。 不过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当下市场对于注册制仍存在不少误区。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境外成熟市场基本上都实行注册制,理论上只要满足股本规模、持续经营时间及股东结构等几个基本上市条件,就可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但在实践中,仍需经过交易所等监管部门聆讯等多个环节。 事实上,成熟市场中确实有不少企业因为过不了聆讯关而最终放弃上市。而包括各中介机构在内,市场内外形成的大量且有力度的监管力量,也使得企业不敢轻易提出上市申请。 注册制的本意,就是让市场而非行政部门来决定企业公开发行、上市的标准,决定其发行数量和价格。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监管层未能彻底完成角色转变,在“高压线”“限炒令”等种种非市场化管制依然存在,在中介机构等“市场化监管力量”尚未成熟的背景下,中国股市“恋上”注册制并非易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