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权威人士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农村能源组成的重要部分,目前中国每年农村废弃物的可利用资源量超过4.2亿吨标准煤,其中包括大量的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中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亟须加速研究和发展,并尽快安排定点建设一批消化“问题粮食”的燃料乙醇项目。
“美国把发展燃料乙醇、推广乙醇汽油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具体措施。”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他随“乙醇汽油”考察组专门赴美考察,并得出结论:从解决我国目前数量可观的,人畜不能食用的“问题粮食”的实际出发,适度利用“问题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利用木薯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发展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形成架接农业与能源产业的桥梁,是解决“三农”问题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有重大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对此,河南天冠企业集团董事长张晓阳也认为,燃料乙醇以农业生物质为原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成功的生物液体燃料,我国已经成功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十多年。进一步提高燃料乙醇产能,扩大乙醇汽油推广范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转化水平,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粮食产销平衡,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推动交通能源生产的有效手段。
然而,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在实践操作中却面临着各种挑战。
张晓阳说,按照目前国家燃料乙醇与油品单向挂钩的定价办法,燃料乙醇结算价格跌幅达2656元/吨,导致燃料乙醇生产成本与售价严重倒挂。同时,由于我国粮价一直在高位上行,导致燃料乙醇原料成本不断增高,再加上我国对燃料乙醇产业还没有临时性应对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整个燃料乙醇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对此,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粮生化董事长岳国君表示,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玉米价格实行收购保护价,造成了价格扭曲,导致燃料乙醇生产成本较高。而从政策层面来看,燃料乙醇行业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上来,尽管乙醇总体上看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在政策支持方面并不明晰。
一直以来,很多业内人士对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存在质疑,认为这会导致燃料产业与民争粮的局面,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岳国君认为,在国家政策把控下,发展燃料乙醇并不存在“与民争粮”问题。实际上,燃料乙醇产业消耗粮食所占粮食生产总量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而且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的初衷是解决陈化粮问题,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
因此,曹湘洪建议称,应该尽快安排定点建设一批消化“问题粮食”的燃料乙醇项目,扩大我国燃料乙醇的产量。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中,也应该明确对纤维素乙醇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资助与贴息贷款,此外,认真研究制定我国可再生运输燃料标准,通过标准的强制执行推动我国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和运输燃料的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