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已无处不在,网购的出现也使得“买全球”“卖全球”不再是奢望。可随之而来的经营主体虚拟化、交易形态高度碎片化等新特点,也使得监管成为当下跨境电商交易的最大难题。
在拥有47万家网络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城市首位的杭州,跨境电商带来的冲击更是首当其冲。不少人或许仍对去年“双十一”期间首度亮相的阿里巴巴跨境网购平台“天猫国际”记忆犹新:共有来自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了这场网购狂欢,香港、俄罗斯和美国占据了海外交易额的前三强,而中国“海淘”一族最青睐的产品中,前三名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
“事实上,跨境电商交易已日趋常态化。”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除了阿里、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近年来亚马逊、eBay等跨国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到这场消费的盛宴之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3万亿元左右,其中跨境零售约3000亿元。而商务部公布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中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
“按照一般贸易流程设计的海关、税务、商检、金融等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地跨境电商多品种、小批次、频繁交易的新特征,外贸企业试水电子商务不仅导致了通关、退税、结汇等新难题,也易诱发了质量失控等现象。”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使张鸿铭代表在谈起这个问题时显得驾轻就熟。
他举例说明:同样100万元的进口贸易额为例,在传统贸易进口中对应的商品也许是1万瓶价值100元的同款红酒,采用一次报关即可完成,而消费者网购对应的或许是1万件五花八门的商品,以目前的报关方式一一查验,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一项全新的尝试应运而生。张鸿铭市长说,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杭州成功争取国务院同意,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过去的实体试验区不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在互联网的虚拟平台上。“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借助互联网上‘任何交易都有迹可查’的独特优势,建设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风险防控等体系,实现‘关’、‘税’、‘汇’、‘检’、‘商’、‘物’、‘融’一体化。”
张鸿铭介绍,为确保试验区真正成为跨境电商改革和创新的试金石,杭州市通过长期调研,精心设计了一揽子的改革方案。不仅如此,试验区还将采取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符合现代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新型自由贸易园区,推进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
他说,作为全国首批5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之一,去年以来杭州市已率先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双试点,率先建立了“清单核放、汇总申报”通关模式,并初步建立了海关、国检、税务、外管、电商、物流、银行等数据交换平台和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
张鸿铭代表说,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市计划经过3-5年的改革试验,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以后,凡在网上平台登记备案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开展跨境贸易业务,实现交易自由。”张鸿铭说,借助互联网,在不久的将来,地球更像一个村落,地域、语言、通关等都将不再是制约电商发展的瓶颈。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强大功能,监管部门大可以对企业信用、市场交易、跨境支付、通关物流等进行动态即时的全流程监管。
“通过‘事前加强预审、事后保留追溯’,可以有效简化事中监管程序,使监管更加有效、更加精细、更加安全,消费者和企业买卖商品更加自由便利,业务流程也更加规范。”张鸿铭表示,他将杭州的探索和经验带到两会上,就是希望能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