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在此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可以预期,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是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引擎,层出不穷的创业活动和新企业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涌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去年我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增长幅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必须高度重视的是,大量企业在“快生”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许多企业难以“活下去”“活得好”。要使创业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而不是“昙花一现”,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让改革引领创业创新浪潮。
首先,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构多层次市场体系、多样化组织体系、立体化服务体系,缓解初创型企业融资难题。融资难是影响初创型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初创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融到资金,不得不转向小额贷款、民间借贷和网络贷款平台,融资成本居高难下。目前我国天使投资发展还不成熟,难以满足大量初创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缓解初创型企业融资困境,需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超常发展草根金融,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积极发展政策性金融,要让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回归公益性。
其次,要加强对初创型企业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升初创型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初创型企业摆脱用工困境。与一般小微企业相比,初创型企业的用工困境更为明显,招人难、留人难,成为制约初创型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初创型企业的用工难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同心合力。一方面,政府要完善初创型企业用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对初创型企业用工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完善职业晋升机制,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架构,营造创业企业文化,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创业创新政策,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定向降准,定向减税,把“少取多予”的“三农”政策移植到初创型企业上来。目前,大量有关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且在推进简政放权时,对放权和政策执行的监督监管不足,致使改革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改革红利难以充分释放。因此,在扶持初创型企业发展时,必须加快落实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避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