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长期重用轻养,耕作方式粗放,当前我国耕地质量退化严重,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建议,加快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万连步表示,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东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及沿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污染问题存在。
“据统计,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地力贡献率52%,比欧美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因此必然要靠增加农业投入品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使用了占世界1/3的化肥,生产了占世界1/5的粮食,在低质量耕地上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环境、效益多重挑战。”万连步代表说。
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
万连步代表建议,加快实施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议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专项资金,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广水肥一体化、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动应用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或土壤修复产品。加快完成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健全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
同时,完善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农业部门耕地质量保护的管理体系,确保耕地质量建设措施落到实处。完善相关制度与法规。针对耕地占优补劣现象,完善耕地建设的补偿机制;面对土地流转新形势,将耕地质量的量化指标纳入土地经营权证中,建立土地流转中耕地质量维护奖惩机制。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强化耕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