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同比增速62个月来首次低于1% 专家建议防范通缩风险
|
|
|
2015-02-11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较去年12月回落0.7个百分点,创2009年12月以来62个月新低,并且也是62个月来首次跌破1%。机构分析认为,尽管存在春节因素干扰,但是1月CPI同比涨幅大幅放缓仍然说明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通货紧缩压力,应予以关注及防范。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1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降,此外,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二是春节错月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1月的对比基数,致使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三是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 但是,考虑到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降幅均再度扩大,多方认为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仍在持续增大,应防范通缩带来的经济风险。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1月PPI同比与环比跌幅继续加深无疑加大了通缩的压力。从国际因素看,大宗产品的低价位也在加大输入性通缩的因素。由于PPI长时期徘徊在负数水平,通缩的某些迹象已有显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也认为,1月的通胀走势意味着通缩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真正风险。 谈到货币政策,机构的主流观点是:会加大宽松力度,但是现在谈再次降息为时尚早。“面临如此之低的通胀数据,市场有呼吁央行再度降息的声音。但我们还应静候开年数据。”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牛播坤认为,央行刚刚“超预期”地降准,不会再“超预期”地降息。而且CPI数据一出,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即有所下行,这可以视为央行对短期数据的即时反应。此外,央行已经加大力度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已试点。这些工具都旨在通过廉价流动性的注入,来谋求定向降低相关贷款利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降息的替代,从而也会延后再度降息的时点。
|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