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春节还有两周的时间节点上,人民银行选择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整,既有全面的普降,又有针对特定领域的定向调控,显得意味深长
2月4日晚,中国人民银行时隔两年多之后再度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并同时叠加采用定向降准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除了对金融机构的普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农发行和符合标准的城商行、农商行的定向降准。这体现了政府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农”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意图。
“普降”准备金的时间窗口
自去年11月人民银行宣布降息以来,业界对货币政策的动向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有关“降准”、“降息”的各种猜测和呼吁也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最终选择在距离春节2周的这一时间点进行一次“普降”,引发各方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选择“普降”一方面是由于近期CPI增速低位徘徊和PPI连续“负增长”,市场上认为经济活跃度不够,出现了对“通缩”的担忧;另一方面是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他国央行量化宽松的示范作用。
“此次降准可谓如期而至”,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近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数日逼近跌停,资本流出增多,1月外汇占款很可能明显减少,加上节前资金需求上升的叠加影响,市场流动性趋紧,这是引发降准的主要原因。
马骏对此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央行已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外汇占款已经不是一个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来源,因此必须使用其他流动性投放渠道和工具。在这一背景之下,有必要通过降准来提高货币乘数,并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保持广义货币的合理增速和适度的流动性水平,保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
“除了国际收支因素之外,季节性因素也是这次央行降准的考量之一。”马骏同时对近期央行的各项政策做了解读。他表示,春节之前的一段时间,需要投放的现金量很大,会出现较大的流动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保证流动性的节日供应。
不过,对于此次央行“普降”时间窗口的选择问题,业界有不同的声音。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过去一个多月的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传递出“宽松”的意味。这让他们之前相信,央行会采取“相机抉择”的策略,等看到1、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之后再做重大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准超出了预期,与央行近期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并不连贯,显得有些突兀。
稳增长意图显现
虽然各方对于此次降准到来的时间的判断有所不同,但对政策所传达出的缓解流动性、稳增长意图的看法则较为一致。
马骏表示,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要求央行通过预调微调来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政策的松紧适度,起到稳增长的作用。最近一段时间,实体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继续走低的PMI指数和继续减速的房地产投资等。同时,通胀率持续走低,实际利率面临上行压力。
数据显示,3天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49.8%,降至50%荣枯线下方,显示了2015年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同时,虽然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仍处于合理区间。不过,最新的官方和汇丰PMI数据均显示,经济增长的动力难言强劲。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分析说,本次下调存准率意在稳定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低位企稳,释放稳增长的信号。
同时,包括光大证券在内的不少机构预测,今年1月份的CPI会下滑到1%左右,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再加上春节后各地方基建项目即将上马,此时采用降准工具,能够显示货币政策具有稳增长的意图。
稳增长需要松紧适度的流动性环境。上月的央行2015年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此次降准之后,流动性偏紧的状况有望缓解。民生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机构均预计,此次降准将释放约6000亿元的流动性。
调结构力度再加码
在“普降”的同时,人民银行延续了去年以来“定向调控”的思路。因此,此次调整出现近年来较为罕见的存款准备金“普降”和“定向”叠加的方式。
业内人士分析,全面降准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有可能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减弱。此次央行同时使用定向降准手段,给予小微、三农领域明显更大力度的支持,目的就是为了兼顾“调结构”目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同样认为,定向调低特定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结构性支持、定向调整的意图,以增强对薄弱经济环节的金融支持。从利率市场化推进、存款增速放缓、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看,降准也是减缓银行揽存压力、降低负债成本,从而促进贷款市场利率下降的合理政策选择。
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去年金融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融资成本。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去年11月央行降息之后,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短期资金面趋紧;今年元旦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有所回落,但具有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波动中枢仍接近4%,明显高于去年下半年约3%的水平。实体经济所感受到的融资成本亦无明显下调。
赵锡军表示,“重点照顾”政策意在着重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同时,与此前针对“三农”、小微的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创新型政策工具相比,降准可从长远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降准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通过增加信贷供应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还有利于改善银行的信贷供应能力,提高货币乘数,进而促进贷款市场利率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