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实施京津冀一体化通关半年以来,正进入加速发展轨道。来自北京海关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至12月,京津冀三关共接受申报233.95万票,其中企业选择在北京海关申报86.89万票,在天津海关申报143.95万票,在石家庄海关申报3.11万票。京津冀区域内北京企业申报报关单共64.27万票,占京津冀总报关单量的27.5%。据企业调研了解,一体化后,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输成本节省约30%;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运输成本节省近三成。减少的三成运输成本中,由于不使用转关监管车,每个20尺标箱能节约的平均成本约2400元。 2014年7月,“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正式启动,“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便利由此开始。一体化改革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关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它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打造“一中心,四平台”,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从根本上打破了地域和关区的行政界线。三地企业无论在京津冀任何空运、海运港口进出境,都可以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的地点,而不用来回奔波于属地和港口之间,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通关。同时,就海关而言,京津冀海关通过“区域通关中心”这个虚拟中心,共同对每一票货物进行决策,实现了“不分彼此”的一体化运作,天津海关的指令可以直接作用于首都机场的空运货物,北京海关的指令也可以直接下达到天津新港的放行卡口,关区之间的壁垒被彻底打破,这项突破性改革最终受益者是广大进出口企业。 据相关调查机构针对一体化改革的企业调查结果表明,京津企业对改革的认知程度达80%。对各项改革措施受欢迎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受欢迎比例达到84.2%,统一的风险防控受欢迎比例为84.2%,企业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口境地自主选择申报口岸的受欢迎比例为80.7%。 区域通关一体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运输等成本,使企业可以就近办理申报通关等手续,免除往返奔波之苦。“原来是拿着报关单北京、天津两地跑,而现在是北京通关手续刚一办好,在天津待命的货运司机就要准备拉货了。”总共132个标准集装箱进口货物刚刚到达天津港,SMC(中国)有限公司进出口部负责人郭连生就带着工作人员赶到北京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几乎同时,在天津待命的货运司机已经准备直奔天津港拉货了。“我这边刚办理完,一张电子报关单便传到了天津海关,这批货就能直接放行了。”他告诉记者。 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行区域通关一体化以来,在进口通关效率方面,以2014年3季度和4季度为例,京津冀三地一体化通关时间均比同期口岸清关时间短,其中4季度一体化平均通关时间为24.87小时,比同期口岸清关平均通关时间少5.31小时。从纵向比较看,2014年4季度,京津冀一体化报关单平均通关时间为24.87小时,比3季度进一步缩短1.53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