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淘宝和国家工商总局就日前一份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报告的争执全面“升级”。28日,国家工商总局披露了半年前针对阿里巴巴集团召开的行政指导座谈会的会议记录,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多个突出问题,并称其“要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从自我陶醉状态中清醒过来”。作为回应,淘宝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用错误的方式得到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并决定正式投诉。业内人士认为,淘宝叫板工商总局所折射的是网络打假之困。
工商总局称,当时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行政指导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但现在“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才将这份会议记录披露出来。而这份名为2014年《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在此前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平台经营风险警示上均有提及,但更加具体,如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工作人员涉嫌向违法经营者泄露相关信息,使相关商品信息被删除,造成监管部门查处工作被动”这一风险上,《白皮书》进行了详细披露,称“近年来,工商总局部署查处淘宝网上易制毒化学品、假冒东阿阿胶和网购商品抽检等专项任务时,当工商部门向淘宝网提供违法网店信息后,发现存有违法行为的网店商品信息大部分被提前删除(下架),淘宝网工作人员涉嫌提前向违法网店泄露相关信息,造成工商部门查处工作被动。”
对此,淘宝官方微博也就引发双方战火的抽样数据发表声明,称“一个超过十亿件商品的新经济平台需要的服务是传统的交易市场完全无法比拟的,这对今天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监管部门提升对不同类型的新经济平台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这方面热切期盼监管部门入驻淘宝,并愿意全力配合”,但同时“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
一位阿里巴巴集团的高层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商机关抽检商品参照的是国家或地方的强制性标准,而一个商品是不是正品,则是企业标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也不是工商总局应该做的事。例如工商总局将非授权正规渠道也算到非正品的统计范畴中,但这是商家供应链的问题,并非产品本身的问题,不能判定为非正品;其次有些商品被判定为“假冒伪劣”,这是生产环节问题,而不是流通环节问题,就算是淘宝也没有能力去解决。
此外有消息称,淘宝网28日宣布,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回应说,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