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揭露查处的一系列债券大案,涉案金额触目惊心,作案手段隐秘多样。公之于众、严加惩处很有必要,但找到问题根源、亡羊补牢更加关键。
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的主渠道。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被分割为三个不同市场,由至少四个部门监管,不少债券的发行还需审批。这不仅为权力寻租、利用制度差异寻求套利等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也影响到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直接融资占比偏低、而债市大案多发,根源就在这里。
解决问题,要从根源抓起。有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规范债券市场措施,但下一步任务还很艰巨。应尽快统一债券发行及市场监管规则,全面实行债券发行注册制。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券被分割在截然不同的市场,监管要求不同,使得债券发行人无所适从,有的铤而走险。但其实这些债券融资主体、功能相近,应当适当归并、简化品种,尽快实现同类发债主体按照相同注册条件、披露规则、监管制度发行债券,推动债券发行由审批制全面转向注册制。
当务之急是改变目前债券市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相关监管、服务职能适度集中于专职监管部门,使得债券市场监管职责更加明确,并建立起异常交易的通报机制,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查处力度。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方面固然要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堵上具体制度上的一个个漏洞;另一方面更要尽快做好周密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形成统一、规范的债券市场,从源头上解决债市分割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