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5-01-26   作者:记者 任鹏飞 强勇 夏军 毛伟豪 王凯蕾 涂洪长 姜辰荣 何宗渝 何伟 汪伟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PPP大潮来袭 2.地方官员“没兴趣没能力” 3.疏于监管 PPP遭滥用 4.财政部:尽快形成PPP可复制可推广范例

  编者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共设施建设需求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日俱增。为了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市场化,加速我国经济转型,PPP模式已成为必然选择。然而从以往经验来看,在公益和效益的平衡木上,政府和企业如何比肩立足仍面临巨大考验。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法律制度的设计修缮,将是影响PPP推广成败的重要因素。从今日起,《经济参考报》将连续推出“PPP寻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PPP大潮扑面而来,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PPP模式认识不清、准备不足。陕西一位地级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说,他们所有对PPP投融资模式的了解都来源于近期的培训班,但对于如何推进这项改革,完全是“狗咬刺猬——不知如何下手”。
  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尚不具备PPP思维的地方政府而言,仓促上马项目可能会出现“形似神不似”现象,此类名为PPP的项目不仅不能帮助政府卸包袱,还将加重财政负担。

  大潮来袭 万亿PPP项目浮出水面

  中央政府的鼓励、地方政府的响应,让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2015年伊始便迅速生长——财政部30个PPP项目中第一个签约项目于1月1日正式运营,八省份近万亿元项目相继浮出水面。
  PPP是指公共服务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的一整套模式。这种起源于英国的模式,在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涵盖“建设-移交”的BT、“建设-管理-移交”的BOT等多种实现形式。
  为加快发挥PPP投融资模式的积极作用,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财政部从制度、机构、项目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推广PPP模式。2014年5月,财政部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金融、经建、预算、条法、国库、国合等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金融司,统筹推进PPP工作,实现对外“一个声音、一个方向、一个平台”。
  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推介PPP项目。2014年8月,重庆市召开PPP合作项目签约发布会,集中签约10个项目涉及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2014年9月,福建省推出49项1658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采用PPP模式。2014年12月,财政部正式推出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清单,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这些项目集中在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其中,江苏省以9个入围项目居首,安徽4个项目排第二,河北、吉林、浙江、山东等省份也有项目纷纷入围。
  2015年1月,河南省公布了87个PPP项目,涉及资金达1410亿元。而包括四川、湖南等在内的7省份已公布了469个PPP试点项目,共计8223亿元的总投资额。就此,这8个省份的PPP项目规模近万亿元。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PPP研究院理事长郑新立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出“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这些重大提法,与PPP投融资模式高度契合。
  审计署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10.8万亿元,有的地区债务率已超100%。“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方政府普遍通过举债弥补资金缺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无疑将进一步扩大PPP的融资需求。

  上头热下头冷 地方官员“没兴趣没能力”

  记者在一些地区调研了解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PPP模式认识不清、准备不足、热情不高,甚至疑虑重重,部分地区PPP模式探索遭遇“上头热、下头冷”、“贫困地区欢迎,发达地区冷淡”等情况。
  “在土地收益稳定情况下,我们的公共建设资金比较充裕,所以目前不考虑社会资本参与。”我国南方某经济特区负责政府投融资业务的一位负责人说:“PPP算不上什么新东西,多少年前都在做,我们目前土地出让的资金十分充裕,对PPP模式没有需求。”
  福建近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了总额2248亿元的122个项目中,列出总投资1478.6亿元的28个项目开展PPP试点。从这28个项目的分布看,山区、老区、财政困难地区上报的项目多而散,沿海地区的积极性明显较低。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融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次平潭未上报PPP项目有两方面考虑,一是目前政府的融资渠道尚能满足需要;二是当地对PPP模式还缺乏准备,不敢仓促上项目。
  西部地区一些部门则对PPP模式“不了解”,认识仅停留在概念阶段。陕西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最近看了材料才知道PPP的含义,目前对PPP只是“略懂皮毛”。市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PPP更不关心。
  广西一个地级市财政局负责人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推进PPP缺乏动力,一是怕碰到一些敏感地带和政策盲区,不做没风险,做了就有风险;二是对项目回报率有压力,如果一个项目回报好,地方政府宁愿自己背债来做,也不想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专家表示,部分地区在省级层面上对推进PPP模式做出了较宏观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但省级层面和市县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对PPP的认识和准备却各有不同,对发展PPP项目“没兴趣、没能力”的态度普遍存在。

  名为PPP 实则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

  西南地区一个城市1998年用BOT方式建设了一座长江大桥,企业与政府约定20年税后年收益率16%的固定回报,而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才5%,相当于企业坐收20年的高利息,政府却背上沉重债务负担。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建新说:“名为PPP,实则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名义上是帮政府卸包袱,实际上由政府‘兜底’,投资者不承担风险。这些都不是真正的PPP模式。”
  此外,专家建议,地方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厘清前提和边界,进一步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谨防公共利益受损以及灰色交易等问题出现。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类似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自来水处理、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社会投资者可能会为了逐利,利用自然垄断属性,乱收费、高收费,导致社会不良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政府不能被企业“牵着鼻子走”,而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确保公共利益优先。
  需要注意的是,PPP项目大多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资金量大,如果只是进行内部操作甚至听命于“长官意志”,极有可能产生灰色交易和利益输送。郭建新认为,PPP价格可以在一对一谈判中产生,也可以通过招投标产生,但一般不会像普通商品那样明码标价、公开议价。因此PPP项目需要利用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谨防滋生腐败土壤。

  疏于监管 PPP滥用或酿财政风险

  PPP模式在带来一定变革的同时,监管环节滞后导致的问题和隐患也逐渐凸显。一些地方在PPP改革中存在政府监管理念不清、重建轻管、角色错位等情况,影响到PPP的推广成效。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局长蒋志刚在20多年前首次将国外BOT项目文本译成中文。蒋志刚认为,PPP是政企合作,期限很长,现在很多地区出现了很不好的苗头,有的投资人靠私人关系搞PPP,有的PPP项目被投资人当作概念利用后成了烂摊子,有的政府找几家下属国有控股企业搞PPP。推进PPP模式需要建立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公开、透明、竞争、规范的监管环境。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建新认为,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给PPP模式的监管敲响了警钟。PPP模式中社会公益项目的比重很大,而社会资本存在天然的逐利性,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能否履行好监管职能尤为重要。哈尔滨市财政局金融贸易处副调研员谢治安说,政府部门对项目准入、运营阶段的监管最重要,处理不当将造成财政风险和公众利益受损。
  作为政府监管的第一环节,在初始阶段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对象准入过滤机制,对顺利运行PPP模式十分关键。专家指出,在PPP模式中,对社会资本的招标不能“唯钱论”,应选择既具备融资能力,又兼具技术水平、运营能力且信誉好的投资者。财政部门有必要对PPP项目进行长期支付能力监督,防止PPP滥用造成财政风险。
  同时,须加强项目运营阶段监管。PPP项目合同期一般为20到30年,其中九成以上时间属于运营期且管理过程复杂,对政府部门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监管提出了很高要求。谢治安说:“PPP是一场‘婚姻’而非一次‘婚礼’,但目前国内PPP项目在漫长的运营期间疏于持续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问题多发,这与国外大量人员从事运营,建设和运营并重形成反差。”

  财政部:尽快形成PPP可复制可推广范例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是中央交办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必然选择。2014年以来,为形成促进PPP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财政部在机制设计、制度建设、项目示范、政策支持、宣传培训等方面,努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明确规则、消除障碍”,构建PPP制度体系。印发《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财政部门开展PPP工作的具体要求。出台《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规范PPP项目操作流程。同时,研究制定PPP合同指南、标准合同文本,以及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并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特许经营立法工作。
  “化解风险、抓出样本”,推进PPP项目示范。将PPP工作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紧密结合,按照“存量为主、兼顾增量”原则,以融资平台公司适宜开展PPP模式的存量项目为主,筛选确定并启动15个省份、计划单列市30个示范项目。
  “创新思路、支持融资”,研究PPP项目融资支持政策体系。探索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着力解决PPP项目融资难问题,引导地方按照标准流程规范实施PPP项目;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PPP特点的审贷方式和金融服务等。此外,财政部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培训工作。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部署,PPP工作面临更高要求。下一步,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地方、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大沟通合作,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PPP工作,在营造环境、规范运作上下功夫,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助推更多PPP项目“落地”,对一些PPP项目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财政部以及各级财政部门也将认真帮助予以研究解决。

  广州垃圾分类PPP模式样本调查:
  市场取向 机制取向 共赢取向

  广州市近年来以PPP模式试点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取得积极进展。专家表示,这个试点成功的关键之处是政府部门放弃了行政命令手段,通过搭建PPP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设计先进的投放系统,以物质奖励模式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广州市于2013年初联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研发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智能密封式垃圾点、后台大数据处理系统和积分兑换系统组成,于2014年3月投用。
  记者在试点已达半年多时间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看到,居民潘艳娴将一袋分类好的垃圾放上垃圾箱顶,刷下载有身份记录的IC卡,密闭的垃圾箱盖缓缓打开,垃圾投入相应的箱体。
  这一系统拥有实时身份核对系统和实时称重系统,垃圾投放者的身份核对和实时称重可在1至2秒钟内完成。与此同时,用户投放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也会实时传送至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其后,保洁员会每天对分类的垃圾进行核对,分类正确的可获得与投放垃圾重量相对应的积分,分类不正确的则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提示。居民投放垃圾获得的积分可在超市、餐厅、网上商城等处兑换实物。潘艳娴对记者说,他家到现在已经积了1702分,相当于170.2元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院长叶小明说,学院社区共有居民9000多人,由于配备智能垃圾箱系统,过去学院社区配备的7个保洁员已经减少到3个。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工资计算的话,一年就可以减少14.4万元。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广州市垃圾分类试点推行的“PPP思维”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依靠“PPP思维”推动市场取向。广州的方案设计积分兑换系统,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社会行为。在该市另外一个垃圾分类试点样本中,西村街与当地企业于2013年8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重点发挥市场和渠道优势,把工作重心放在有害垃圾和低附加值物品回收方面,着重于垃圾回收处理网络和渠道的搭建。2014年上半年西村街回收旧荧光灯管1100多根,过期药品、电池等物品240多斤,旧木制品约80吨,废玻璃约40吨,有效实现了垃圾减量化。
  “PPP思维”不是资金取向,而是机制取向。按照投资方与广州市城管委、广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协议,城管委提出大学城垃圾分类的要求和验收标准,并给予必要政策扶持和相应的科研经费;学院提供场地搭建系统,为系统提供配备的电和积分兑换中心,享有项目产权;投资方负责全部建设资金,通过代收快递用积分换取、垃圾投放点广告、与电信合作推广电话卡等方式获得经济补偿。
  “PPP思维”不是独占取向,而是共赢取向。政府不用大规模投入资金解决社会问题,获得环境的优化和居民素质的提高,企业通过开发垃圾投放数据以及垃圾投放点广告等获得合理利润。
  “有没有‘PPP思维’是推进公用事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广州市委副秘书长古石阳表示, “政府的作用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民间智慧和合作方利益。只有建立起真正的‘PPP思维’,才能激发社会智慧、社会力量,有效解决涉及公共利益的诸多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