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证监会通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12家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被罚。
两融检查的靴子终于落地。1月16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通报了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情况,包括中信、海通等在内的12家券商遭到了证监会的“点名”,显示出证券监管部门对于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的使用仍然保持高度关注状态,业内人士则担忧证监会的此次表态料将对A股市场特别是券商股产生严重影响。
邓舸表示,按照2014年工作部署,证监会组织系统力量于2014年12月15日至28日期间,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进行了为期2周的现场检查。
从检查结果看,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总体运行平稳,风险相对可控,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但检查发现,部分公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
、未按规定及时处分客户担保物、违规为客户与客户之间融资提供便利等问题。此外,个别证券公司还存在整改不到位、受过处理仍未改正甚至出现新的违规等问题。
为严法纪,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开展,证监会依法对相关公司进行处理,并责成公司内部追责。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3家公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受过处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对这3家公司采取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招商证券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问题,并且受过处理仍未改正,广发证券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对这2家公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安信证券存在违规为客户与客户之间融资活动提供便利的问题,中投证券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且涉及客户数量较多,对这2家公司采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民生证券、广州证券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问题,新时代证券、齐鲁证券、银河证券存在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问题,对这5家公司采取警示的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对检查发现的违反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有关自律规则问题,证监会将移交自律组织核实处理。对检查发现的其他不规范问题,证监会将督促相关证券公司进行整改,并在行业内通报。
邓舸强调,融资融券业务是具有杠杆特征的信用交易业务,风险较高。证券公司应当严格遵守现有监管规定,依法合规经营,严守监管底线,进一步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加强融资融券等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适时再次启动对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进一步落实监管转型要求,突出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加大现场检查和处罚力度,促进证券公司各项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收盘,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113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1062亿元,融券余额则为70亿元。在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的A股大幅上涨中,融资买盘在推动大盘上涨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担心,此次证监会对于12家券商的“点名”,尤其是对于包括中信、海通和国泰君安在内的大券商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更是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于两融资金的态度。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认为,此次证监会对证券公司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对违规行为的挤出,将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增量有影响,但象征性的意义要大于实质性的措施,传达出对大量的融资盘买进或者说大量资金入市的不认可,利空效应很明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本月初,国泰君安两融业务的市场份额为6.3%,排名行业第二。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别排行第六及第八位。三家券商合计市场份额达到16.6%。这意味着未来3个月,份额占比超过六分之一的三家主要市场参与者将被禁止开展新业务。根据中登公司公布的12月统计月报,去年10月末证券帐户持股市值超过50万元的投资者只有240万户,仅占持仓账户总数的6.3%,占有效账户总数的3.3%(以挂有A股账户的一码通账户计算)。
申银万国则表示,大券商两融受处罚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影响。当前融资融券余额突破1.1万亿,交易占比约20%,渗透率已经很高,暂停新开户影响很小;与国际水平相比当前市场两融的规模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使不严格监管其自然的规模也有限(预计在1.2-1.5万亿);监管层合理监管更有利于两融业务的长期发展。从股票来讲,此前反应一部分预期,不应过分悲观:两融核查此前已进行,市场有预期,今次只是公布结果;前几天市场大涨券商股滞涨也反应部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