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际原油价格延续颓势,继5日纽约轻质原油价格暴跌至50.04美元后,6日又跌至50美元以下;布伦特原油价格5日也下滑到53.11美元/桶,为五年半来低点,原油价格暂无止跌迹象。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的通货膨胀水平也再度下滑,油价下跌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 去年11月,由于原油价格暴跌,欧元区年度通胀率下跌到了0.3%的低点,12月德国的通胀率仅0.1%,考虑到油价动荡的影响,通胀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临时滑入负值区间。在日本,剔除4月初上调消费税影响后,日本11月核心CPI升幅降至0.7%,5月峰值则为1.4%。 去年6月原油价格达到当年高点,此后至年底下跌近半,而其中近半的跌幅是在11月28日以后的一个月里完成的,反映出油价下跌速度在欧佩克决定不减产的部长会议后加剧。 如果说去年6月以来至欧佩克会议期间全球原油市场价格的一路下跌,还可以看作是油价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寻求价格平衡的话,那么此后的一个月内,油价急跌除了继续寻求平衡外,或许开始带有非理性因素。一方面,这种下跌带有前期下跌的惯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的无助和恐慌。 油价下跌并在合理价位维持相当时间将有助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对于始终处于慢速回弹的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长期利好。对于产油国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调节。 不过,当价格变动出现非理性,情况则有变化。通常由供求关系引起的产品价格变动对产业投资起着调节作用,油价的下跌扫除着市场上的过剩产能。但正如油价非理性上涨时无法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一样,当油价非理性下跌时同样掩盖了真正的市场供求关系。 这种带有价格战特征的非理性油价下跌的杀伤力不容忽视。市场份额不足够大的产油国(如俄罗斯、委内瑞拉)经济将被无情地拖下水,甚至可能像俄罗斯一样短时间内遭受金融体系风险极度膨胀的打击。如果价格下跌持续下去,美国和欧佩克的大石油生产商都必须冒着收益大幅减少甚至亏损的风险来维持市场份额,这种情况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发展中国家情况各异。过低油价对产油国弊大于利毋庸置疑,油价狂泻,还可能引发大宗商品被全线抛售,对于其他资源国也非福音。严重依赖资源收入且财政压力较大的国家除了面临财政赤字的问题,其货币的大幅贬值,也将大幅影响国民的购买力,从而使全球经济面临需求进一步放缓的不利局面。 对于原油进口国来说,急跌的油价对通货膨胀起着“促退”作用。发达国家中,除了美英经济增长较好外,欧盟和日本都面临低增长及低通胀的挑战,而这些国家恰恰是能源进口国,虽然欧元和日元都在遭遇贬值,但幅度小于油价的变动幅度。急速下跌的油价已经给这些国家的物价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尚未显现。显然,油价急速下跌给这些国家施展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增加了难度,成效也可能会打折扣。 从长期看油价下跌将会给全球经济注入动力,尤其是那些能源需求较高的国家。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在全球经济被油价“兴奋剂”提振之前,有可能会经历一个部分国家经济失速、市场混乱以及通货膨胀率下滑到较危险水平的阵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