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哪儿了”暴露权力监管漏洞
2014-12-31    作者:记者 明航/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民航发展基金、住宅维修基金、附加费、停车费等十项行政性事业收费和政府基金去向不明,这些巨量民生资金,有的收取时不明不白,支出时不清不楚,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和质疑。
  网民认为,在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诸多收费缺乏监督,成为一笔“糊涂账”,极易滋生腐败。建议加大力度清理不合理收费,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小政府收费范围,将合理收费项目的收取和使用纳入法制轨道,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来钱容易去向成谜”

  政府性收费频曝“糊涂账”,网民纷纷质疑“钱去哪儿了”。
  网民“亮剑汾水”说,糊涂的收费如此之多,不禁让人质疑,其中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网民“翠竹一声笑”指出,这些收入对于政府财政收入来说也许只算“冰山一角”,但既然堂堂正正取之于民,就应该明明白白还之于民。
  网民“阅尽”指出,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任何一项小至几元几角的收费,一旦汇总计算,便是笔庞大的天文数字。这些财富的聚敛和运行,如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不仅不利于国计民生,也易于造成巨大浪费。
  有关部门面对质疑,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网民普遍表示不解。不少网民质疑称,媒体追问都不回应,这些钱去哪儿了?有关部门仍欠公众一个交代。

  “糊涂账”暴露权力监管漏洞

  网民表示,目前许多政府性收费仅凭“红头文件”,不但于法无据,还缺乏人大审查和公众监督。“钱去哪儿了”最终都归结到“部门自肥”上,凸显权力运行存在监管漏洞和体制顽疾。
  网民“冯海宁”认为,根据《立法法》规定,政府性基金属于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或者授权国务院作决定。然而,很多收费依据却是“红头文件”,收费合法性存疑。
  他还指出,对于各种费用的收取和使用情况,缴费者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但很多收费实际上是“糊涂账”,公众无从监督。而“糊涂账”就给了某些收费者损害公共利益的机会。网民“滇西风语者”认为,在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数量庞大的资金可能会被挪用贪污。

  将收费纳入法制轨道

  网民建议,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收费,尽快清理不规范收费,通过简政放权缩小政府的收费范围和权限,纠正“税收不够费来凑”的错误思想。
  网民“徐扬”指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消除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不能光靠收钱者和用钱者的自觉和自省,还要靠深化改革、制度约束和有力监管。对于收费于法无据、使用封闭运行的资金,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明确整改意见。
  网民“李长安”认为,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必须将其纳入预算法的轨道。在今年8月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中,明确提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下一步应依法办事、严格落实。
  网民“徐扬”还表示,阳光操作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依法征收的各种税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众拥有知情权。同时,也要让公众参与资金收支全流程的监管。收费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支取方向又是怎样划定的?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与发展关系密切的资金收支,要事前多听证、事中晒账本、事后强审计、违规必问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民生资金应成碰不得的高压线
· 国务院:加强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
· 用“火眼金睛”看好民生资金
· 北大荒1.9亿元资金去向成糊涂账 疑现非法交易
· 银行理财品管理费成了一笔糊涂账
 
频道精选:
· 【思想】“突袭”限购事小,政府失信事大 2013-06-14
· 【读书】探寻阿里帝国崛起和走向世界的秘笈 2014-12-24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冀中突围:打造“高端物流生态圈” 2014-12-3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