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矿产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随着到期的信托资产规模不断攀升,信托产品兑付风险事件频出,一时间打破刚性兑付之声不绝于耳。
“2014年,信托投资者过得提心吊胆,兑付风险吓退了很多投资者。”“中诚·诚至金开1号”信托项目投资者王罡(化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回访时表示,“2015年,我会减少信托产品的投资,选择产品也会更加谨慎。”
像王罡这样更为谨慎的信托投资者不在少数。
“我的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是2015年信托业兑付压力大不大,自己手中即将到期的信托产品风险如何。”一家信托公司财富中心理财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客户购买信托产品时明显问的问题多了,也更仔细了。”
2014年以来,信托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托业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和自身行业转型的双重压力,2015年这种状况还会延续。
那么2015年,信托业的兑付压力有多大?预计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但个别产品风险暴露是不可避免的。信托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2015年:兑付高峰未过
2014年伊始,信托业就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兑付危机——规模高达30亿元的“中诚·诚至金开1号信托”出现险情。随后,信托项目的风险逐步暴露。
“情况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糟,今年出现风险的产品仅为个案,相对于行业的整体规模来看,其占比较小,而且风险项目规模已有下降趋势。”上述信托公司财富中心理财经理表示,“今年以来,不少信托公司都主动提高了交易对手和项目准入标准,对于房地产、矿产以及高负债的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层层审核,谨慎介入。”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201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指出,信托业今年在“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严峻形势下,成功地抵御了风险冲击,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也显示,2014年6月至9月,信托业风险项目规模从917亿元降至824亿元。
信托业内人士指出,明年依然有较多信托项目集中到期,但不会形成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以及2015年3月至6月信托项目到期兑付比较集中。其中,2015年3月至6月将到期信托项目分别为1788个、1328个、1454个和1428个,到期规模预计分别为5261.3亿元、4343.7亿元、4093.7亿元、4232.5亿元。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5年3月份到期规模高于其他月份,但从结构上分析,几个兑付集中月份到期的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各月占比约在18%至25%的区间内,单一资金信托占比仍较高。
普益财富指出,即使是最让人担心的房地产信托,2015年也不会形成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因为首先目前房地产信托的主流模式是基于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抵押物充足、抵押率合理。在土地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回落的时候,债权追索有效。其次,从目前爆发出风险的房地产项目来看,其风险暴露的根本原因不是房地产市场问题,而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如房地产抵/质押物产权不明晰、房地产开发商在信托融资之前或之后大肆通过民间高利贷融资,债务风险失控等,鲜有由于当地房地产市场急剧变化导致融资人无法还款的情况,这说明目前房地产的风险暴露只是点的问题,尚不构成线的问题或者面的问题。
虽然没有系统性的风险,但普益财富指出,个别的、零星的风险暴露是不可避免的。预计2015年风险暴露的房地产信托产品,风险源还是信托公司在前期产品开发、产品管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挑选企业看风控
自“诚至金开1号”兑付风波起,信托项目的风险处置正日趋市场化。“维权是件非常累的事情,信托产品买错了很要命,信托投资下功夫要从购买前开始。”王罡感叹。
经济新常态对信托公司的风控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在监管思路中得到体现。市场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遵循这种思路选择可靠的信托公司。
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定位,提出“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转型,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托公司信贷类业务、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建立完善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探索信托受益权流转”等指导意见。
2014年4月,银监会出台了号称最严监管的“99号文”——《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文件对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强化。文件主要从风险管控、业务转型、监管机制等三个层面来规范信托公司的发展,着重提出了建立流动性支持和资本补充机制、清理非标准化资金池产品等切实有效的管控手段。
为迎合资本补充机制,2014年信托业掀起增资扩股潮,全年有24家机构增资和变更股权,其中有16家净增加资本290亿元。
注册资本的增加,改变了信托公司之间的地位格局。中信信托日前就通过累积利润转增方式,将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至100亿元,一举超越平安信托,成为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
近日,华澳信托透露2015年公司拟增资6亿至10亿元,增资后净资产将达到15亿至20亿元。信托公司增资潮还将延续。
总的来看,资本实力雄厚的信托公司是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市场人士指出,资本实力给投资者选择信托公司提供了一个衡量指标。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参考信托业评级。
8月,监管层下发了《2014年信托公司评级指引》。这是2010年以来,银监会对于信托公司分级监管办法的首次调整,新规将信托公司分为1至6级,每个级别分别设A、B、C三档。评级结果将作为衡量信托公司风险程度、监管规划和合理配置监管资源、采取监管措施和行动的主要依据。
信托公司评级标准由原来的定性向定量转化,对信托公司的评价重点放在自主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两个方面,这也顺应了行业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
信托业监管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未来信托公司间差距将扩大,这就要求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前更关注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
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在选择信托公司时,可以综合考虑三大因素。首当其冲需考虑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率、不良资产率、风险准备金、信托杠杆率、净资产及净资本规模等数据进行判别。其次,投资者需了解以往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产品状况,是否出现过兑付危机产品,处置风险能力如何。最后,投资者应该选择背景实力相对较强的信托公司。”
证券投资类信托受宠
新常态下,投资者除了慎选信托公司外,还需比较投资产品。
市场人士表示,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时,先要了解目前的业务转型趋势,在此基础上再顺势选择产品。
“目前,信托业转型中不可忽视的是传统信托业务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帅国让指出,“信托产品的标准化是大势所趋,标准化不仅可以降低信托业务成本,打造信托业务新模式及品牌化战略,还有利于解决信托产品的销售问题和产品流通问题。”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12月5日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信托业务结构影响较大。
《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针对信托计划的资金募集,主要分为以下情况:对财产信托的征收,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报酬的5%缴纳;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其中,属于购买标准化产品的投资性资金信托的,由信托公司认购,属于融资性资金信托的,由融资者认购。
这将增加信托公司的通道类信托业务融资成本,而成本增加很可能使得交易对手放弃和信托公司的合作,转向其他资管机构。这样的政策效果是监管层乐于看到的,去通道是监管层和业内大型机构的目标,通过资金信托做通道业务的时代或终结。
除信托业务模式改变外,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也在变化。
2014年,增速最大的可能要属证券投资类信托。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证券投资类信托成为今年信托产品中的黑马。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末投向股票市场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较第二季度末增加了894.56亿元。
帅国让指出:“资本市场的向好预期拓宽了信托的投资领域,比如信托资金通过‘伞形结构信托’方式进入股票市场。预计2015年,信托产品投向金融领域可能会有所增多。”
王罡表示:“比较看好证券投资类信托,如果要投会投这类信托,其他类型的就不碰了。”
基础产业类信托、房地产信托都是2014年受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信托产品类别。
2014年9月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对政信合作的基础产业类信托加强约束,其中“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规定,将当前信托公司围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信托的业务模式彻底颠覆。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基础产业类信托在所有信托类别中的占比由2013年末的25.25%下降到2014年第三季度末的21.8%。
2014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价格疲软、成交数量下降等态势,部分中小型开发商出现经营困难,不能按时偿还信托资金。尽管问题房地产信托产品最后都以延期、信托公司兜底、第三方接盘等方式没有违约,但市场和监管层均已意识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已经存在较大泡沫,房地产信托快速扩张期已过。
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4030.94亿元房地产信托,较去年同期(4750.97亿元)下降了15.16%。
帅国让指出:“虽然投向金融的产品正在增多,但信托产品投资范围中传统领域依然占主导,房地产领域、基础产业领域信托投资规模会有所下降,但不会大幅下降。”
以房地产信托产品为例,普益财富报告指出,对2015年房地产基础市场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2014年政府已经展现出“护市”态度:先是默认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再到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支持,再到11月份非对称降息,降低购房者的按揭成本。2014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快速反弹证明目前购房需求依然存在。2015年货币政策全面宽松是大概率事件,在宽松货币的条件下,资产价格会获得一定的支持。
普益财富判断,房地产信托的总量不会出现大幅下跌,更不会出现诸如某些分析说的“退出主流信托”的情况。房地产信托仍然将是集合信托投资的重要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普益财富看好明年夹层融资在房地产项目尤其是房地产并购中的作用。目前,房地产增速换挡,房地产开发业正处于行业整合时期,各类并购机会、重组机会较多。这类机会的出现,为夹层融资的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持。而信托计划的可分级特性可以将夹层融资中不同的资金提供方受益权做明确划分,为风险厌恶者通过夹层融资进入并购提供了可能。
创新产品可尝鲜
新常态下,信托行业的转型不单单让传统信托产品迎来变革,更带来了一场信托产品的历史性创新革命。12月18日,中信信托推出“中信宝”消费信托互联网平台。
消费信托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消费信托是通过认购信托产品,在有保障的前提下,获取高性价比且优质的消费权益,与传统的投融资概念集合资金信托完全不同,其目的不是资金增值,而是获得消费权益。以中信信托发售的“一千零一夜”产品为例,其认购价格为每份1001元,其中包括298元的会籍费部分和703元的保证金部分。
从信托产品创新可以看出,信托的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改变。
创新型信托产品的问世是信托公司应对特定经济环境的产物,也是信托公司业务产品转型的探索。
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指出,信托最大的转型是什么?实现由受托人主动发起变委托人主动发起。在杨家才看来,信托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做专做精,如设立家族信托子公司、并购信托子公司、海外信托子公司、专业销售子公司等。
这也是信托产品创新的方向。
普益财富认为,在创新中,保本信托将占一席之地。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再创新高,余额达到12.95万亿元,接近13万亿元。刚性兑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包袱。
普益财富认为,在此背景下,建立保本信托机制有重要意义。
推出保本信托,可以在两个方面改善目前金融市场的结构,首先是满足财富端对低风险资产的需求。其次,可以弥补长期资本市场的短板。
帅国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虽然很多信托产品创新还不具规模,但仍值得期待,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在保障房方面是否有所突破,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是否有所作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