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参加由央广经济之声、央广网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十二月谈“一带一路:合作发展通天下”时表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一带一路”地区存在三个错配。 曹远征指出,目前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已经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5%,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结算货币。这不仅仅是中国所需的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国际合作的需要。 “一带一路”地区主要是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这一地区被纳入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样就出现三个错配。 第一是货币错配。“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走的是出口导向型道路,出口活动基本是以美元计价,“这意味着一旦美元出问题,国与国之间贸易都没法做了。” 第二是期限错配。“一带一路”国家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需要大量长期资本投入,但是以往都是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如何支持长期发展?短期资本的快进快出会造成该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第三是结构错配。全球的外汇积累储备最多的是“一带一路”地区,也是储蓄率最高的地区,收到外汇,主要是美元后又都投放回美国,然后美国金融机构反过来再把外汇投到这个地区。储蓄率高的地区不能动用自己的储蓄,反而需要外面来投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些问题更加凸现,这也是为什么一旦人民币被国际使用,居然它的进程如此之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