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式:坚持做自己就好了 “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经过去,这是行业的‘新常态’,是比拼耐力的时候了。” 20来岁时,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国强进入顺德县北滘镇建筑公司,从最底层一步步做起,干过泥瓦匠,当过包工头,直至晋升为总经理。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改制,他与几个同事合资将公司盘下,成为大股东。公司低价买下顺德碧江与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以“碧桂园”命名开始涉足房地产。不过出师不利,当年楼市泡沫破裂,差点变成烂尾楼。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还请了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帮忙,历尽艰辛,最终走出困境。 如今,碧桂园开发的项目已遍布全国。问及成功秘诀是什么,杨国强老老实实回答,“我们比较笨,不会出歪招,坚持做自己就好了。” 杨国强“做自己”有做自己的套路。那就是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盖‘住得起的’房子”。 这一模式的经典之作,是2001年开发的碧桂园凤凰城。该项目圈地10000亩,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碧桂园自己负责。当时的“造城”场景蔚为可观:几千套楼房同时拔地而起,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最终,凤凰城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均价推出带装修的房子,“50万就买个独栋哦,还是精装修的房子。”杨国强回忆说,“价格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由此创下一分钟卖出十栋房子的惊人纪录,被业界笑称“像卖白菜一样卖房”。 多年来,碧桂园一直致力于“为大众建造买得起的好房子,提升大部分人的居住品质”。记者在全国多地参观过碧桂园项目,这些项目多在大城市周边。在大片荒地上盖房子、筑酒店、办学校、建社区——当一处处小城镇建设起来之时,也是当地农村落后面貌改观之日。 “对于中国的城镇化,碧桂园还是做了一点点贡献的。”涉及对自身的评价,杨国强谨慎地选择着措辞,但眉宇之间难掩自豪。确实,谁能说得清,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究竟是这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的为商之道,还是他的乡土情怀? 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成功上市,集资百亿元,上市后总市值一度逾2000亿港元。在资本驱动下,杨国强把他的开发模式推向了全国。如今,碧桂园在全国已有230多个项目,杨国强感受更多的不是自得而是压力。“房子盖好了,看上去很美,但我总被投资者追着问,为什么不能增长更快。”说到这,他挠挠头,无奈地笑了。 相对于一线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带的房地产项目,二三线城市和郊区的房地产项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要大得多,遇到市场和行业大调整时,甚至可能成为重灾区。这对于碧桂园模式无疑是个考验。 对此,杨国强坦承,“今年房地产市场波动,我们也不好做。”但是,“同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在河北涞水做得就很不错。所以说,大盘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品质、价格和市场需求,关键是能不能做出人家需要的产品。” “我常常跟他们讲”,他指指身边的员工,“房地产跟高科技不同,高科技找对了方向,就会有风投,一旦成功就能一下子占领市场,赢得掌声。房地产不是飘在天上的,是落在地上的东西,跟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容不得一点马虎,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个细节。” 目前,碧桂园的全国均价是每平方米6000多元,在中国十大房企里,是销售均价最便宜的一家。“房地产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不会再有过去那么红火的日子了,这是行业的‘新常态’,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是比拼耐力的时候了。”杨国强目光炯炯。 “耐力。”他低声又说一遍,像对别人说,更像对自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