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光伏产品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同时认定中国台湾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
光伏从业人士认为,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海外不断被围剿,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纠纷,这反映了世界各国对未来能源资源的竞争。目前,全球光伏市场重点版图东移。产能循制造业市场规律,规模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光伏产业还将有助于中国形成未来能源威慑力。
此次,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对中国大陆和台湾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的终裁结果显示,认定中国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6.71%至165.04%,补贴幅度为27.64%至49.79%,台湾地区厂商的倾销幅度为11.45%至27.55%。
与初裁结果相比,终裁认定的台湾地区产品倾销幅度下降,但中国大陆产品的补贴幅度有所上升。根据美方贸易救济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明年1月29日左右做出终裁,若该机构仍作出肯定性裁定,那么美国将正式开征“双反”关税。据相关光伏企业透露,自初裁结果公布后,公司方面已经提交了保证金。
此次双反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第二次双反,意在堵上中国大陆通过中国台湾地区代工的规避关税渠道。
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总额为15亿美元,中国台湾输美相关产品总额为6.57亿美元。此次“双反”显然对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光伏制造业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终裁之前,不少企业已经预判到了结果,并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来降低损失。
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和美国在此次光伏贸易争端中缺少谈判筹码。另有专家认为,欧美国家屡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是出于“羡慕嫉妒恨”。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中国光伏产品价格较低且在全球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能源是大国的政治发言权,欧美国家过度依赖中国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相当于重要的未来能源组成部分的“咽喉”交由中国管制。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表示,从今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安装量变化,可以看出旺盛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虽然有双反影响,但由于制造成本和技术制约了组件等产品的规模化发展,使美国和欧洲这些需求抢眼的市场始终需要寻找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而全球光伏市场重点版图东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大佬。部分新兴国家的光伏市场的起步非常快,由于这些国家的零售电价较高,而光伏产品的成本持续下降,可以让平价上网的目标较之中国等电价低廉的地区更快速地实现。
市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市场对双反的反应和重心的转移上,同时在集中化发展方面也会呈现较明显的变化。晶科能源预计,到2015年,包括该公司在内的全球前10家光伏制造商会集中整个行业40-50%的产能。明年电池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这也意味着规模化生产会拥有更进一步的优势。
此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基地,拥有最大最完整的光伏供需生态链,中国也将进入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光伏将撬动的中国极大的经济规模,并且有助于中国形成未来能源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