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9日在京开幕,部署“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被普遍认为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新趋势?中央的经济工作又该如何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今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指出,“新常态”关键在于“新”,当前的经济工作需要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
“新常态”关键在“新” 经济发展需切换动力
2015年,中国将迈入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不一样”。对此,辜胜阻表示,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不一样”就在于,中央将围绕“新常态”来谋划新一年的经济工作。
他进一步指出,“新常态”有很多标志。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七时代”;第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第三,经济增长的结构由以工业为主的增长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增长,对外开放由主要靠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转向对外投资和资本输出。
“‘新常态’关键在‘新’,这表明老路走不通了,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动力切换到新的动力。”辜胜阻说。
结构性矛盾是最大问题 防风险重点在金融领域
12月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分析了201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有评论家认为,结构性的矛盾导致风险点增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此,辜胜阻表示赞同。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着四大阵痛:制造业要去产能化、金融要去杠杆化、房地产要去泡沫化、环境要去污染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由过去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转向靠改革创新的“制度红利”。
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是防风险、促发展,防风险的重点在金融领域。”辜胜阻说,近期我国金融风险呈现出“点多面广、相互交织、互相传导”的特征,主要涉及房地产市场波动使信贷风险上升、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压力大、产能过剩使银行业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影子银行运作缺乏透明度不利于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流动性错配形成结构性金融风险等五大风险点。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既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转型,又要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辜胜阻给出了建议。
经济工作要顺应“新常态” 重塑新动力
未来十年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十年。面对增速换挡的“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该如何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以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辜胜阻表示,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密切相关,我们要顺应“新常态”,重塑新动力。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年。”辜胜阻说,“在经历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阶段后,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时代已来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他进一步指出,党中央已经明确要求“狠抓攻坚改革”。所以,明年的经济发展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好结构调整,围绕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国企改革、城镇化改革、价格改革,积极推进“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进经济发展转型。
“要在总结‘十二五’规划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辜胜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