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为了减轻车主税负压力,政府选择在国际油价跌至近几年谷底时推进成品油税制调整,可谓用心良苦。
回顾上一次成品油定价和税费机制改革,同样也选在了上一轮国际油价陷入低谷期的2008年底。当时减费增税的目的是规范政府税收行为。此次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同样是为了理顺价格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更重要的作用,五减一增的结果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尤其是那唯一的“一增”又十分巧妙地和成品油价格的下跌完美对冲,既能更好反映成品油的资源稀缺程度,引导生产和消费,又减少了改革阻力,也给未来成品油价格调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成品油价格形成更加贴近市场。
客观地说,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出台后,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此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了上下4%的幅度限制,从而使我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了和国际市场同步联动,过去民间关于国内油价“该跌不跌”的质疑声也少了许多。
但财税改革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大的问题便是税收的用途需要更加透明规范,让全体纳税人都能有效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真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