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
昨天下午有媒体报道,人民银行召开系统内的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省级分行领导到京参会,研究部署在明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这个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这些存款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它们提供财务救助或者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很多民众关心这个制度对大家的具体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在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存款保险机构可能实行限额保险制,央行计划为98%的储户提供全额保险。有专家据此分析,由于目前50万元以下存款户占比为98%以上,这意味着,未来限额保险的上限或将是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你存钱的银行倒闭了,50万以下存款的全额赔付;50万以上的,可能最多也就50万了。
银行存款不“保险”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难道目前国内储户放在银行的存款并不“保险”吗?
第一,居民放在银行的存款并不是“不保险”。在我国,政府一直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担保人,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老百姓由此对银行产生天然的信任感,纷纷把钱存入银行;另一方面,因为政府最终买单,银行会肆意从事高风险业务,加大道德风险,形成危机的可能性上升。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说:很多人觉得银行或金融机构都是国家的,所以它不会垮,国家总会买单的,这个是不对,投资有风险,包括存款都有风险。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颇多。在过去几年中,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度授信,而随着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不良风险开始爆发。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让银行真正建立起风险自担的市场意识,并且能防止单个银行危机风波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
利率市场化进入关键阶段
第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行进至关键阶段,下一步的深入推进需要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驾护航”。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利率市场化十分重要的一个基础和保障制度,从国外的一些普遍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和金融业的竞争会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的金融机构会倒闭,倒闭的时候,存款类的金融机构的储户利益就会受到损失,从而就会带来市场较大的动荡。那么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主要就是确定一个最高的赔偿额。
为民营银行保驾护航
第三,中国正在破除金融行业垄断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等领域,然而民营银行一旦发生问题,风险如何承担,客观上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财经评论员叶檀说:如果市场向各个民营银行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这些民营银行会出现经营风险,包括内仓缩小致使银行万一倒闭等不可测的情况。如果是考虑到这一点的话,存款保险制度现在的出台,也是为民营银行保驾护航。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构建金融安全网都亟待存款保险制度的“瓜熟蒂落”。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说:我反对的原因是,监管体制的革新比存款保险更加重要。存款保险不过像是一个人身上的一顶帽子,而监管体制相当于人身上的衣服,我们现在是衣服穿错了。对我们来说,应该讨论的是我们要不要换一身衣服,不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为这身衣服配一顶什么帽子。
吴庆认为,应该学习“巴塞尔协议3”当中的理念:这种理念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当一家银行有足够多的资本金的时候,我们的监管机构要放松对它们的监管;当一家机构资本金不足的时候,监管机构有权在它的资本金还是正数的时候,就去关闭它。如果监管机构能做到这件事情,实际上在我们的银行体制里根本不存在银行倒闭时会留下一个窟窿,需要拿钱去填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存款保险就成了一个多余的东西,根本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