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应推倒“实验室”
2014-11-25    作者:记者 傅勇/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显示,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互联网不仅在颠覆着众多产业,而且对企业研发模式也带来巨大变革,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互联网对企业的研发模式带来怎样的影响?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经济参考报》采访了家电产业问题专家、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先生。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开发者

  《经济参考报》:刚刚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了国内外较高的关注度,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对企业的研发模式将带来哪些影响?
  罗清启:互联网最大的利好是从原来的场所转换到空间,与场所相比,空间不受限于邻近关系,它具有无障碍的连接能力,让任何两个节点间的通讯成为可能。这带来的一个直接变化是:互联网无边界的开放性与企业固有的场所感有着强烈的反差。互联网对企业研发模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研发边界越来越外向化、研发人员越来越大众化、研发过程越来越交互化这三个层面上。
  首先是研发边界的外向化,原来企业做研发是“不能公开的秘密”,所有企业都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做,现在这样就行不通了,企业必须开放自己的研发部,把它对准外部的研发资源。第二是研发人员的大众化,传统时代搞研发是工程师、专家的事,互联网时代则完全不同,企业的任何行为需要用户、利益攸关方等全流程的参与,现在是一个人人都是工程师的时代。第三是研发过程的交互化,研发过程也就是企业把用户需求“变现”的过程,边界的外向化及人员的“大众化”推动了产品的快速迭代。
  通俗来讲,世界向网络空间的企业打开了大门,你没必要拥有资源的占有权,但你一定具有资源的使用权。所以,只要企业具备足够强的通讯能力,马上就能整合到需要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打碎了企业传统研发模式,原来的逻辑是“我有什么我能干什么”,现在正好颠倒过来,变成“我想干什么我要有什么”,沿着这个思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整合资源。

  “城堡式”研发模式退场

  《经济参考报》:据了解,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去做了,像这样的探索意味着什么?
  罗清启:过去的企业研发模式是“城堡式”的,企业招募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师、研发专家,关起门来搞研发,他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图纸把产品做出来,至于做出来以后是不是用户要的,与他们无关。在大规模制造时代,这种模式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研发。日本很多巨型企业都是这样起来的,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招就不灵了。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去中心化,中心化正是企业传统研发模式的核心逻辑,一旦形成中心,而不是具有无限通讯能力的扁平化网络,企业的反应速度和市场感应就会失灵。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一群人是一个人的权利”,企业也是如此。聚焦到研发上来看,必须将研发部建在网络空间,在用户需求的倒逼下,任何外部的研发资源都能够快速、无障碍的进入。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世界研发资源却是无限的,如何让企业站到外部的无限上,而不是局限在内部的有限上,这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这也是海尔HOPE开放创新平台探索的实际意义,HOPE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研发部从内部迁移到外部,让外部资源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从HOPE的生态来看,它将全球的研发机构、高校、专家等技术资源整合到一起,为企业自身、初创企业等技术需求方提供解决方案,让双方能够在平台上自由对接,实现了研发从价值点到价值链的巨大转变。

  平台的体量决定研发实力

  《经济参考报》:目前,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企业也在积极向互联网转型。未来,会不会出现越来越多像HOPE这样的平台?支撑这类平台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经济参考报》:未来,企业研发模式的逻辑应该是无障碍、无边界,无障碍是指资源能够自由进出平台,无边界则是理论上企业的边界已经不存在,更多的是扁平化网络触角。从企业组织结构上来看,原有的企业内部人员更多的是担当资源“接口人”的角色,当好接口人的前提是能够找到持续不断的用户需求,在这些需求的引导下,快速接入外部资源。
  换句话说,在网络时代企业应推倒自己的实验室,这并不是不让企业做研发了,而是改变闭门造车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开发的研发模式,利用全球的实验室。未来企业研发能力竞争的核心是构建起能够让外部资源无障碍进入的平台生态,培育快速对接用户需求的土壤。
  同时,企业的研发能力取决于平台体量的大小,平台上聚合的资源越多、信息流动越快、平台使用者交互越深,企业的研发网络就越有张力。这种平台运行逻辑的导向是网络经济所倡导的有选择性流动,其本质是引入正确的变量与剂量,让平台各要素的快速流动成为可能。因此,由外而内的平台式研发模式引发的将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变革,这将使“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的概念成为现实。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平安四箭齐发做互联网时代新金融
· [书摘]WAP带领手机进入互联网时代
· 互联网时代来了
· 互联网时代:谁是弄潮儿?
· 郭树强:互联网时代的逆袭“新贵”
 
频道精选:
· 【思想】央行降息核心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3-06-14
· 【读书】国际财经界的种种内幕真相 2014-11-24
· 【财智】沪港通主题呼之欲出 基金慎对短期走势 2014-11-21
· 【深度】信用黑名单"中看不中用" 失信惩戒无"法"支撑 2014-11-2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