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望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抱犊寨景区,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党委书记段新宽回想当年决心复建抱犊寨的情形 |
他,在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可谓算得上家喻户晓。现年五十一岁的他,勤劳内敛,朴拙无华。在他的口中,对于过去的14年,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但是在群众心中,他是整个大山的脊梁,是给他们生活带来希望的“好人”。
他自幼家贫,艰苦打拼,换来上千万个人资产;为了乡亲的期盼,为了自身的慈善梦想,2000年起,他毅然挑起全村的重担,走上了“老板+村官”的道路,一干就是十余年;十余年间,他不领一分钱,用个人资产帮助村民建学校、铺水泥路、架自来水,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商贸经济,外出务工赚钱,让大家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十年后,他协助村民发家致富的步伐始终没有放慢……如今,村里只要提起他的名字,那就是一个字“好”。
他,就是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党委书记段新宽。他用14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慈善之路。
点滴见真情——心存大爱的慈善观
走访三川村,百姓对段新宽的评价和信任远远超出了记者所想。
杨士铁是三川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原本日子就过得不是十分宽裕的他,祸不单行,又生了场大病,身体垮了,工作也丢了。在闭塞的山村,有这么一句话“有啥也别有病”,劳动力是村民维持收入的保障,生病就意味着一无所有。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医药费用,杨士铁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知道了杨士铁的情况后,段新宽主动承担了杨士铁的医药费。为了能让杨士铁更方便的买到药物,段新宽和杨士铁家附近的药店商量好,只要是杨士铁来拿药,就把账记在他头上,月底再由自己还清欠款。就这样,杨士铁的病情慢慢好转,生活又重新有了保障和依靠。提起段新宽,杨士铁显得很激动,“没有段新宽,就没有我这条命!”谈话时杨士铁数度哽咽。
同村的村民刘秀莲,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儿媳改嫁后,她与念小学的孙子相依为命,日子贫苦,生活无依无靠。段新宽了解情况之后,对老人郑重承诺:“我给您养孩子到18岁。”从此之后,段新宽每月个人拿出600元作为祖孙俩的生活费,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天,整整十年从未间断。不仅如此,期间他注意到祖孙两人住房困难,还拿出十多万元为祖孙俩盖了一栋新房子。为了表达对段新宽的感激,刘秀莲专门找人用黑板写了封感谢信,摆在工地上。段新宽知道后,赶紧让人收了起来。得知刘秀莲还要到栾川县送感谢信,段新宽赶紧拦下来,因为在他看来,“这么点小事,不需要。”
类似的故事在三川村还有很多,每每和村民提及段新宽,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段新宽的感激。然而,面对村民们的热情和感恩,段新宽总是摆手,显得十分“不好意思”。
有些不了解实情的人可能会说段新宽做慈善做好事不过是在作秀讨巧,但能坚持14年的“作秀”,需要的不只是功夫,更要有一颗真正慈善的心;如果说段新宽做慈善是为名图利,恐怕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他有更好的办法来达成,因为他本身是坐拥十几亿身家的企业家;如果说段新宽做慈善是为了炫耀财富,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去当“劳心劳力”的村支书,只在村子里当一个“土豪”更好不过。
面对记者的采访,段新宽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财富公之于众,是因为我内心踏实,我的每一笔财富都是踏踏实实,正大光明积累而来的。我不能一个人富起来,却还眼睁睁看着乡亲们吃苦,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情。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你只要办好事,把事情办好,总有一天你会得到命运的眷顾。”
做慈善——输血不如造血
如果仅仅是“有饭送给饥人吃”,段新宽不可能成为我们走访的对象。走访段新宽的慈善之路,是因为段新宽把慈善当做一项事业来做。这种段新宽式的慈善,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输血不如造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三川人彻底甩掉贫穷的帽子,就必须要让三川村村民‘家家有生意,人人有活干’。”正是基于这个念头,段新宽在14年间花尽了心思,用尽了心血,为三川人民开辟出了一条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段新宽引进招商,发展项目。2003年,他出资在村街道中心建起了可容纳150个商户的针织集贸市场,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2010年,他带领村干部先后六次到西峡等地考察袋料香菇项目,筹资五十万元建起了袋料香菇基地,为村民自主发家致富打下基础;2013年,他先后出资50万元扶持村民郭建新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给村民做好一心致富的保障;之后,他还陆续投资兴建了金山矿业公司姚湾选厂、新亚饭店、三川饭店、抱犊寨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提振三川村的经济。截至目前,根据资料粗略统计,段新宽自建和帮建的项目已累计安置劳动力就业近200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问题。
在三川村群众眼中,段新宽是个热心助人,关心群众疾苦的好支书。在段新宽看来,“作为村里的支书,群众生活有困难找到我了,我就不能不管。”对乡亲们的他总是有求必应,任劳任怨地建设着三川村。
用段新宽的话说:“没有梦想,就没有将来。”他深知产业建设才是三川村经济发展的命脉。有了自己的产业,三川人才真正有了造血功能,那时候三川的经济发展才真正有了支点。他这个支书,才可以彻底地放下心。
让亲邻互助的慈善延续下去
走访三川村的时候,记者忍不住思考着一个问题,慈善事业,作为我们社会中一股温暖的力量,不可或缺。但到底应该由谁来维系这股力量?是慈善协会,社会组织,还是有责任感的企业家和富人?又到底该如何才能让这股力量产生更大的联动作用,无论这些需要救济的人在哪,他们都能真正及时、有效地得到帮助。在采访段新宽的时候,他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段新宽,1963年出生于三川村。三川村可以说是他的魂,对于三川村的情况他了如指掌。艰苦的创业经历和企业家的身份,让他能准确地分析出三川村的优劣势,其中包括地理位置、资源和风土人情等等。通过这些资料,他清楚地知道对于三川村来说,最需要的是什么。这种熟悉决定了段新宽的慈善一定能有的放矢,也一定是能切实地帮助到村民们。
在走访中,记者深刻地体会到,熟悉的意义还不仅仅限于此。更在于,因为熟悉,段新宽比我们更便于和村民沟通,村民对他的认可使他更具号召力。
三川村的村民们在段新宽的引领下渐渐动起来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主动寻求创业,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于是,段新宽在三川村的慈善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保障着三川的活力,不需要段新宽事事亲力亲为,慈善就能遍布三川村的每一个角落,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时候,慈善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救济本身,而成为人们互助向上的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真正地从根源上帮助到每一个人。
段新宽说:“其实,三川村的慈善都是大家在做,我只是给他们牵个头而已,维系靠的是村里的每一个人。我有时候开玩笑说,现在即使没有我,村民们也能靠自己来救助自己,自己走上小康生活。”
三川村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可以说是来源于段新宽式的慈善。而这种慈善方式,无论是否能够复制,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人心是秤,口碑似金。段新宽,一个普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工作和为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其辛勤付出也为三川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在他的带领下,三川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集体实力进一步强大,小康建设的前途一片光明。近年来,三川村先后荣获省、市“五好”村支部、文明村等称号,段新宽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南省十大农民标兵、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洛阳市“学习杨岳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洛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