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热点藏“痛点” 电商竞争亟须法律监管
2014-11-14    作者:记者 杨绍功 聂可 陈刚/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24小时,仅天猫平台就有571亿元销售额,“双十一”这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快乐并痛着”,而从商标之争到“打脸广告”,各种竞争乱象也充斥其中。如何消除网购“痛点”、规范电商市场,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专家认为,巩固消费“新常态”,既需要业界共勉,超越“电商草莽时代”,也需要完善法律监管,促其健康发展。

  网购“快感”背后有“痛点”

  11日刚走过38分28秒,天猫便创下成交100亿元的记录,比去年快了5个小时,全天天猫销售额达571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线上交易占42.6%。而苏宁易购也宣称,截止到11日18点,苏宁易购整体销售件数同比增长487%,开放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735%。
  在“双十一”网络狂欢中,商家与“光棍”再次创造了消费奇观,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从中享受到了“快感”。据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的分析,今年“双11”参与的人数、企业和国家地区规模空前,“双11”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
  然而,今年“双十一”引人关注的,除了再创新高的交易额,还有夹杂其间的电商大战。苏宁易购在纸媒上刊登6则用语粗俗的“打脸”广告,相关微博话题当日阅读量达到1亿多人次,引发了4.5万条讨论,成为网购之外的网络热点话题。
  这些广告走红正是戳中了网购的几大“痛点”:价格藏猫腻,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快递变慢递,消费爆棚造成的物流高压;品质难保证,低价诱惑隐含购物风险;隐私被泄露,网络诚信体系缺乏监管;秒杀抢购潮,集中购物影响工作生活。
  苏宁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告创意确来源于对“双十一”消费“痛感”的把握。然而,这些“痛点”似乎没有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投诉达到5万多起,同比增长21%。因电商企业诚信缺失和部门监管不力,消费者对网络售假、信息泄露、退换货受限等问题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而“网购节”更是投诉的高发期。
  “往年‘双十一’过后消费投诉都会大增,今年可能仍将延续。”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在事前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购物节”后畅通投诉渠道、积极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仍是他们的重要工作。

  电商竞争有“口德”更需法治思维

  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其实早在11日之前已经打响。“双十一”商标之争后,京东促销广告把天猫“双十一”字样打上马赛克。业内人士认为,“打脸”广告是苏宁针对天猫做的“黑”公关。
  日前,天猫被曝要求商户退出苏宁“O2O购物节”,否则将取消商户参加“双十一”的主场资格甚至下架,而苏宁则称将适时采用市场手段回击。苏宁广告中的“laoma”、“TM”等字样,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老马(马云)”“天猫”,戳“痛点”苏宁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网购销售额面前退而求线下人气。
  今年“双十一”电商竞争背后是市值之争。“口水战”在11日当天白热化,天猫现场直播销售额变化、苏宁微信推送销售“战报”,滚动式的“捷报”背后牵动的其实股价和资本市场格局。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分析认为,今年多个电商先后上市,“双11”市场份额的分食能力将影响电商的市值。
  自戳“痛点”成为今年“双十一”电商竞争的关键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价格藏猫腻、快递变慢递、品质难保证等是电商销售中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这些“痛点”不应成为相互攻击的口实,而应该成为共同完善的着力点,否则如此“互黑”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然而,今年“双十一”最大的争议也来自电商的竞争方式。有网友表示,在各种公关广告中,普通消费者看不到背后的市值之争,却看到了“你丫”“TM”等粗俗话语。江苏刘洪律师事务所王明鑫律师认为,这类广告有明显暗示,涉嫌贬低其他经营者。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刚则认为,这些广告要说成攻击很难,但如此粗俗的话语夹杂在纸媒严肃时政报道中间确实不妥。
  争论之下,人们似乎也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意见——面对“双十一”这样的“中国式购物”,需要更有口德更懂法治的“中国式电商”。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双十一”不仅暴露了电商的无序竞争,也凸显了电商交易量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东部某市海关的数据显示,某跨境电商平台公司的出口业务中有99.4%发的国际邮政小包,这意味着只有0.6%的出口通过了海关的查验、收税。因此,随着中国电商勾连起内外市场,管理网络货物流还需更多法治思维。

  加强监管 有序发展适应“新常态”

  为化解网购“痛点”,今年“双十一”前夕,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曾约谈各大电商。12日,中央网信办监测认为,今年“双十一”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注重消费者利益保护,各大电商企业在产品质量保障、物流保障、技术保障、售后服务、改善消费者体验等方面较往年显著加大了力度。
  据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分析,今年“双十一”参与的人数、企业和国家地区都规模空前,“双十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互联网式销售已成为消费和零售业的大趋势。这样的全民消费热点,需要相关部门常态化的监管和引导。
  “对互联网企业的公关行为应当有更细致的规范。”赵占领认为,互联网消费从规模效应向价值效应的转向已十分明显,消费者也将更趋理性,规范市场竞争、完善法律监管,才能巩固消费新格局。
  近期,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表示,中央网信办将联合相关部委,加强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统筹推进工作,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和网络购物健康发展。其中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引导电子商务企业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马光远:中国网购急需告别‘双十一’疯狂
· “双十一”巨大蛋糕引发电商混战
· 张近东:吹响O2O冲锋号 重新定义网购节
· 电商双十一大战陷入战术迷局
· 抑制网购暴力还需监管给力
 
频道精选:
· 【思想】“交警罚款任务表”中的荒诞与真相 2013-06-14
· 【读书】洞察力修炼:如何成为福尔摩斯? 2014-11-13
· 【财智】甩开“迷你”鸡肋 基金退出机制将常态化 2014-11-07
· 【深度】贪官曹鉴燎生财术:帮开发商低价拿地坐等升值 2014-11-1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