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此前市场传言的央行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 (MLF)得以现身。6日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其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MLF),9月和10月,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
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此前的9月和10月,市场机构透露央行曾向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等通过SLF(常备借贷便利)的方式投放流动性,本次报告是央行首次证实其曾定向投放货币,且是通过MLF的方式。央行还表示,根据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情况,第三季度人民银行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SLF),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保持为0。
央行称,MLF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不仅如此,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首次提及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报告称,在保持流动性总体适度的前提下,加大支农再贷款力度, 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额度,进一步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逐步扩大地方法人等中小金融机构和对棚改、稳外贸支持力度较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空间。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将结构调整也纳入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出坚持“结构优化”的取向和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而结构调整一般不是央行的调控目标。因此,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实现新的调控要求,这是摆在人民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可以预期,人民银行将创设更多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定向手段来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从MLF、PSL和SLF的实施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明显加大,体现了服务结构调整的意图。同时,透明度也在提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杨驰称。
杨驰表示,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向市场释放出明显的政策信号:“稳健”仍将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实施全面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很小。对于当前的金融形势,央行的整体判断是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回落、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这也意味着在总量稳定的基础上,后期政策调控的重点将放在结构优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