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本次APEC会议不仅重启亚太自贸区(FTAAP)谈判进程,而且有望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对于亚太经贸一体化和亚太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都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2013年,亚太地区GDP总量合计42.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74.9万亿美元的56.8%,贸易总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6%,区内贸易比重高达67%,然而近些年来,亚洲经贸一体化却远远落后于欧盟与北美经贸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面临重叠化、碎片化风险。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从2002年的36个增至109个,另有148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之中,两者相加达到257个,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FTA发展势头,占到整个区域贸易的70%以上。 区域FTA在亚洲的盛行当然有其现实基础。在WTO谈判进展艰难,APEC自身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缓慢的背景之下,APEC成员间FTA大量涌现,各经济体开始逐渐转向小型多边贸易自由化。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24条以及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曾明确规定WTO对自贸区建设的态度,是自贸区与WTO多边体系共存的基础。然而,GATT第24条本身的缺陷因有效规制的缺失,让FTAs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侵蚀了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多边体系框架。 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亚太地区各类FTA纷繁复杂,各自分立,包括平行的两个区域RCEP和TPP谈判,以及以东盟为主的各类FTA。这些充满博弈色彩而又缺乏相互协调的“竞争性合作”, 虽以最大化本国福利为目标,却很难使亚洲整体的福利达到最大化。 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亚太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希望能为改变这种现状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在促进贸易全球化、自由化立场上,中国始终坚持以多边贸易为主,区域贸易安排为辅的立场。各类型的自贸区,秉持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原则,朝着统一的多边规则而努力,实现各个自贸区的有机重合,如果各行其是、相互排斥,搞歧视性和排他性,将偏离融合趋势,造成全球价值链和多边规则的碎片化,也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等各种保护主义抬头,这是贸易全球化的倒退。 尤其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各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不同,同一种产品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关税不同,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市场准入标准也不同等等难免要加大各国外贸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不利于亚太区域贸易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竞争。因此整合各类FTA,推动亚太地区平行的两个区域RCEP和TPP谈判之间建立可行的互联互通机制,达到高标准融合,进而促进亚太经贸一体化迫在眉睫。 FTAAP有助于整合APEC内部的次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区(RTAs/FTAs)以增强APEC发展动力。美国经济学家吉尔伯特通过计算得出,FTAAP实现后得到的福利效益要高于亚太地区任何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途径。 其实,亚太经贸合作并非没有宏大的目标,2013年《巴厘宣言》就曾明确强调在2020年前实现《茂物宣言》中关于自由与开放贸易和投资的目标,如加快基础设施、机制衔接和人员交流的互联互通,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通过建设区域高质量交通网络、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竞争力和凝聚力等方式,加快和鼓励平衡、安全和包容的增长,连接地区增长极。而亚太自贸区谈判启动,及其时间表、路线图的推进,将会大大缩短达成目标的距离,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和路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