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04
作者:记者 廖冰清/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会长杰里米·里夫金近日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前景黯淡,已使得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变得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新兴的物联网正日益受到关注,这一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生产实现零边际成本,同时还将催生协同共享的新经济模式。 里夫金日前来华参加2014年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及其新书《零边际成本社会》的发布会,向中国读者介绍其最新的理论成果。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里夫金对其上一本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和升华,认为数字化物联网平台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里夫金表示,任何有效的经济模式都需要三个基本元素:传播媒介、动力来源、运输机制。如今,在信息数字化的年代,通讯网络正逐渐与数字化可再生能源网和数字化交通物流网进行融合,进而构成数字化物联网,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他强调,将物联网的这三大支柱网络联结起来产生的数字化经济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并相应降低边际成本,进而向零边际成本社会进化。 里夫金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动能已日薄西山。随着当前工业生产模式的不足之处不断凸显,改进老旧的基础设施已无济于事。要想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加快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重建新的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建立数字化物联网便是实现这一切的最佳途径。里夫金担任主席的TIR咨询团队在最新调查中指出,建立物联网平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未来40年提高40%或以上的能源利用效率,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半个世纪中,生产力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增长。 事实上,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的经济价值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与里夫金的观点不谋而合。该文提出,数字化技术有三大优势:第一,数字化信号能准确无误地传播。第二,数字化信号能被无限次完全复制。第三,先期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完成后,向更多消费者传播信息的边际成本为零(或接近于零)。这三大优势能有效连结不同行业和社区,使物联网成为可能,进而改变当前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全球领先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集团则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将在成本节余和收入方面创造14.4万亿美元的价值。 此外,里夫金还预测,协同共享的经济模式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交换经济共存。里夫金表示,引进数字化物联网平台将使得未来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虚拟和现实物品的价格接近于零,并能在协同共享的经济体系中得到分享,这些产品包括娱乐、新闻、知识、可再生能源和3D打印产品等。如果这些产品能被重复分享,就能进一步减少资源的使用,创造循环经济。 美国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关于民众对资源共享的接受度调查显示,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受访者中,68%的人表示愿意分享或出租个人资产,66%的人表示愿意在共享社区中使用他人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中国在各国中排名第一,9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到共享社区中,与他人分享或交换资产。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斯洛文尼亚,接受度分别为87%和86%。这些数据证明共享经济的可行性。 此次在京活动期间,里夫金还再次受到了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接见。汪洋在会谈中对里夫金新书中提及的数字化物联网建设和协同共享经济模式的畅想表达了兴趣,并表示娱乐和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的零边际成本现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零边际成本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谈到建设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长期承诺问题时,汪洋表示,中国将力争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家之一,但建设新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将成为一大关键问题。对此,里夫金表示,无需寻求新的投资,只需把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投资划拨一部分出来,每年指定用于新基础设施的建设。里夫金称,中国已承诺在能源网建设方面投资5000亿人民币,通讯网络也相对成熟,接下来应该部署数字化交通运输网,以便在全国开展物联网建设。 此外,里夫金与汪洋副总理还谈到了中国政府今年提出的共建亚欧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里夫金认为,数字化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也将为新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整个亚欧大陆建立物联网,能更好地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降低边际成本,提高生产力,在提升资本主义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新兴共享经济的发展。 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物联网平台还能解决目前中国和全球各国都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气候变化。里夫金表示,自己写《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的原因在于,边际成本是能源效率最大化、减少人类生态足迹的最终衡量标准。数字化经济带来的能源效率最大化将使人类使用地球资源的数量最小化,从而使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向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网、自动的运输物流网的过渡,可以使得中国和全世界脱离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