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专家分析,我国制造业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质量持续改善。
经济运行平稳适度
从10月份制造业PMI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上升;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原材料库存和经营活动预期等指数有所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10月指数属于运行过程中正常波动,并不代表趋势性的变化。回落0.3个百分点并不大,总体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适度。
蔡进认为,季节性的调整回落,短期因素影响更大一些。10月需求偏弱,从内需来看,投资需求偏弱;外需也有所回落,主要是前两月基数较高,外贸出口增速较快,10月则出现相对下滑。
据中物联的调查,临近年底,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加剧,为了控制资金风险,一些中小企业主动放弃利润薄、回款慢的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订单指数回落。一些企业为消除放假影响,国庆节前赶工生产,节后回归平常生产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指数回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分析,10月份指数回落,有即期因素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产品结构调整的结果。主要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走势较为协调,没有突出的异常变化。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上升,反映就业形势良好。设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仍保持较快发展。综合来看,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正常,质量持续改善。
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
中物联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0月份PMI指数出现小幅回落,显示当前经济增长仍有一定下行压力,需要加快落实“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
在中物联调查的企业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数量占总数的48.8%,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升幅明显扩大。由于资金紧张,企业缩减了采购活动。采购量指数下降0.5个百分点,降至50.7%。
进入四季度以来,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矛盾明显加剧,值得关注。在一些地区,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增多,销售回款较慢。为了控制资金风险,一些企业主动放弃风险较大的订单。现金流不畅,对目前企业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均产生一定影响,要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
从需求来看,最近三月新订单指数持续小幅回落。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出口可能出现波动。从价格来看,仍在继续下降,不利于企业效益改善和市场信心稳定。
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2.3个百分点。蔡进提醒,价格指数连续出现下跌,恐怕会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影响,无论市场还是政府宏观调控措施,都应该关注到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
陈中涛分析,价格下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原油、铁矿石价格下降,二是内部需求弱。“价格水平对于市场是很敏感的信号,最好保持适度上涨。”
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10月数据表明有两大向好的亮点,经济质量向好,特别是就业目标完成了,就业指数上升了。”蔡进分析,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投资需求偏弱,导致经济放缓的现象,是必然的结果,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一种主动的过程。
“没有效益的增长,没有必要去维持。”蔡进认为,经济放缓,有利于创造空间去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很多过剩产能的产业,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是市场上应该看到的有利一面。在预期目标内,没有必要出台刺激性政策,而要留出空间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在短期经济承压的背景下,要从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快落实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需求,进而稳定四季度经济形势,为明年经济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将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产生推动作用。
蔡进建议,从短期看要稳住需求,从长期看要加大供给。特别是惠民生的产业,有很大的潜在需求,比如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可以释放市场巨大的潜在需求。
张立群分析,今年三季度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其效果在市场方面已经开始显现,虽然尚未表现在PMI指数变动中,但支持经济增长趋稳的作用预计会日益明显。“据此判断,未来PMI指数不会趋势性回落,经济增长也不会趋势性下行。”
“我国经济正在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进入创新驱动的突破期,这种三期叠加现象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标志。”蔡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