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新常态决定未来政策走向
2014-10-30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随着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以及要素成本结构变化,中国“双顺差”格局正呈现新趋势,国际收支状况也将步入新常态,而这一切是理解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前提。
  外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虽然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但顺差规模大幅收窄。其中,经常项目顺差805亿美元,同比下降1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78亿美元,下降34%。国际收支总顺差1583亿美元,同比下降27%,“顺差”缩水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渐成一种“新常态”。
  毋庸置疑,一直以来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与其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比重迅速上升,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与发达国家形成贸易顺差、与东盟和日本等地区形成贸易逆差的三角贸易模式。相应地,中国外汇储备也从2006年突破1万亿大关,到2009年突破2万亿,2011年突破3万亿,2014年接近4万亿,年均增长率超过30%,远远超过同期GDP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
  然而,当前中国内部要素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外贸长期双顺差格局有所转变。一直以来,高储蓄率意味着较快的资产或财富积累,但是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国内高储蓄状况将有根本性改变,这将使原来的储蓄-顺差-货币扩张的循环被逆转,进而导致货币扩张源头消失,中国长期以来为美国提供低廉的融资时代也将趋于结束。数据显示,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已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较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为9年来最低水平。就经常项目内部结构而言,一般货物贸易顺差萎缩的趋势已经大大超过服务贸易逆差、投资收益逆差的增长趋势,未来经常项目顺差逐步收窄,甚至出现逆差也不可避免。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之间比例关系也正在发生改变。经常项目顺差形成的是权益性资产,是积累下来的国际净财富。资本和金融项目形成的是债务性资产,如外资流入等。近两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比下降,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比上升,2013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已经显著超过了经常账户顺差,这意味着储备资产当中的负债部分增加。
  去年中国成为对外净投资国家,资本项目已经出现逆差。今年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其他投资”就显示净流出695亿美元。外汇局公布的9月结售汇数据甚至出现了银行代客结售汇和自身结售汇的“双逆差”,凸显美元升值背景下银行和企业结汇意愿的显著下降。
  由此可见,“双顺差”格局的改变可能导致外汇占款进入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的“新常态”,货币政策由此而作系统性调整。除了短期内,SLF(常备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以及MLF(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工具创新性使用,中长期可以考虑在不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把外汇资产置换给财政部,获得政府债券,逐步通过财政资金接盘外汇储备,使得基础货币发行更多地由货币政策目标决定而非由对冲外汇储备的外汇占款来决定,以此对冲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上半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879亿元
· 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维持双顺差
· 外汇局:2013年国际收支总顺差增1.77倍
· 2013年国际收支现双顺差 人民币单边升值
·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频道精选:
· 【思想】南车北车合并形成铁拳“一致对外” 2013-06-14
· 【读书】改革需要新启蒙 2014-10-24
· 【财智】基金网售备战“双十一” 补贴收益打擦边球 2014-10-29
· 【深度】电信诈骗猖獗催生跨国产业链 手法“品牌化” 2014-10-2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