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各国争相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时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了智能制造战略,全球范围的制造业变革反映出什么样的趋势,这种变革又将对家电制造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经济参考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先生。
精益生产方式已过时
《经济参考报》:当前全球正爆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世界各国争相调整战略顺应时代变革,如美国智能制造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在中国,以家电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也纷纷向无人工厂、智能制造转型,这一现象背后意味着什么?
罗清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目前通行全世界的精益生产方式变得过时,新科技和新经济呼唤诞生更先进的第三种制造模式,这也是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下一个战略高地。
从历史维度看,制造业经历了大批量生产、精益化生产两个阶段,目前正向智能制造推进。在经营逻辑上,以福特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让制造从最初面向极少数权贵阶层的产品向大众化产品转变。此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企业生产什么用户就只能购买什么。针对这一弊端,精益生产方式实现了小范围的用户解放,它能先获取用户需求再进行生产,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小用户”模式已经过时。
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的克莱·舍基曾说,互联网时代是人人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大规模的个性化需求使“无人工厂”和“批量定制”成为必然趋势。此时靠地面网络感知用户需求的精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企业必须搭建起交互用户的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按需定制,为用户提供全流程个性化体验,这将是继福特模式和丰田模式之后适应时代发展的第三种制造模式。
制造业的未来在数据
《经济参考报》:从美国福特的大规模制造到日本丰田的精益制造,再到目前家电企业开始推进的智能制造,即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应该如何看待制造模式的演进?
罗清启:我个人认为,福特生产方式是产品短缺的工业时代的一个符号,丰田生产方式是产品过剩的工业时代一个代表,智能制造则是互联网经济对制造模式的一种全新选择,它们背后体现的是整个产业从制造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
从本质上看,福特生产方式和丰田生产方式都是快速连接的逻辑,也就是说,将一条生产线分成N个部分,每个部分由熟练的工人操作,这样就降低了生产难度,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这从根本上是基于企业内部视角的唯规模论的制造逻辑。但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劳动力在整个成本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对制造企业来说,为谁生产成为此时决定企业产业地位的关键性问题。从这一点上看,制造业的核心任务已经从传统的扩大规模转移到获取用户需求数据上,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这一转变成为企业面临的战略课题。
具体到家电业来说,企业需要将原来的运营体系进行战略调整,一方面充分获悉用户数据信息,让用户全流程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推倒企业内外的“围墙”,在用户需求指导下聚合全球优质资源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
全球掀起平台争夺战
《经济参考报》: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改变着全球制造业格局,随着无人工厂、数字化制造的兴起,欧美部分家电企业开始回流,中国也诞生了像长虹“无人工厂”这样领先的制造方式。在此背景下,未来全球家电制造分工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第三种制造模式会在哪里诞生?
罗清启:家电制造业的“规模红利”已经被“需求红利”所取代,未来整个产业竞争的焦点将从规模战转移到平台战上。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整个经济运行逻辑,企业不能再用制造的思维看制造,而是要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变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具备用户思维和平台思维。就家电制造业而言,企业要搭建开放的平台,跟用户充分交互需求,围绕用户资源整合世界范围的优质资源形成利益生态圈。只有这样,研发、需求、制造才会挂靠在一起,供应链各个环节都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业链的“并联运行”,这是对传统制造模式的一种颠覆。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被隔离在外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全球家电制造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次所有企业比拼的是洞察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就目前企业的实践来看,长虹等中国企业正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其围绕用户资源打通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三大平台,可以说是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向第三种制造模式转型的一次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