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如何实现关键设备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最优化及生产管控一体化?长虹通过自身在信息化领域的挖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虹首推“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
前不久,在四川绵阳举行的“创新中国行”聚焦企业信息化论坛上,长虹首次推出了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支撑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
据称,在这一平台上,基于大数据和云的信息化将全面覆盖长虹的人、财、物,研、产、供、销等全业务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其中,数个系统已经上线运营并且在长虹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智能交易平台中营销业务平台已于2013年9月在绵阳上线试点,目前在分阶段推广;同样基于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长虹集团旗下的美菱、华意等国内外子公司都实现了与总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旗下的模塑公司还实现了“无人工厂”、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上了哈佛大学的教案、CHiQ(启客)产品将实现个性化订制。
据了解,多年以前,长虹已经将企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就长虹本身而言,在管理上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实现集团多个板块和海内外上百家子公司的管理?如何有效控制和防范集团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何有效配置研发等资源?如何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完整的收集和传递?对于任何一个大型企业而言,这些问题都会对成本和效率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只能靠信息化来解决。
业界人士分析称,长虹的信息化程度早就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不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问题,企业内部的信息流、资源流等等爆炸性增长,原本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跟不上节奏了。而这次推出“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应该就是对信息化全面梳理应用之后的成果。
据长虹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副总经理刘碧民介绍,长虹的迅速发展给财务体系带来了管控、信息、风险、资源四部分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和信息化的要求,长虹在财务职能定位、组织架构变革、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构建适合经营管理需求的财务管控体系和为业务流程再造,持续梳理共享业务,持续优化共享页面,以提升内部运营管理能力为目标进行信息化改革和探索。
信息化战略提升竞争力
长虹把家电行业目前面临的现状概括为三大挑战,即“高科技行业与低附加值、规模化产业与精细化管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其中信息化建设是解决“规模化产业与精细化管理”矛盾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长虹形成了以ERP、PDM为核心的完整制造业信息系统框架,实现了对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全覆盖”。利用最先进的ERP系统,通过整合和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长虹的信息化管理触角不但连接了上游元器件供应商,而且已直通下游链条上的分销商、零售终端,直至最终的消费者,形成了快速循环的信息化管理大闭环,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原材料采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运营环节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科学运营能力。
“长虹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2003年以前是信息化切入阶段。长虹历来重视信息化,但是和当时很多企业一样,从国际大型软件的最初引入到真正本土化,我们有过一些弯路。”一位长期负责长虹信息化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2004年,由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亲自挂帅,统一推进长虹旗下各产业领域全系统信息化,信息化成为长虹集团的“一把手工程”。此举让长虹内部认识到,信息化是被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进行具体规划和建设的。
实际上,2004年~2007年被称为长虹集团信息化的一个“发展转折期”,在此期间,相继建成了集团的广域网和核心系统框架,此外,PDM、CRM、PPCO、执行层信息系统上线,并且开始进行新一轮应用系统集成,长虹主要业务系统开始受益于信息化。此后,信息化在长虹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过,长虹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将信息化触角延伸到整条产业链。目前,长虹与海关、银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集成。这种高效整合的供应链体系不仅确保了长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速运转,而且极大地提升了长虹运营平台的能力和满足消费需求的能力。
为中国家电业树立样本
对中国家电业来说,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首先,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土地、原材料、劳动力、水电等各类要素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其次,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快速提升以满足市场竞争和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将对家电企业形成巨大挑战;此外,我国家电企业还面临着国际需求放缓,寻找新的需求增长点的挑战。
面对上述严峻的态势,中国家电业如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不断变换中,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所有家电企业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信息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正因为如此,此次论坛上,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小明高度评价了长虹在企业信息化上取得的成果,他指出,目前我国信息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和概念已经比较充分,但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结合用户的需求,打造开放式的平台,让用户参与到研发设计中来。智能化、信息化改革要内外部结合进行。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无线电所副所长乔维也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关键不是大数据的来源,而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去采集、整合、挖掘和分析,并加以利用。当前的智能产品消费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引领明显的向消费引领变革,从单一产业链的布局向互联互通、全产业关联迈进。企业在进行智能化研究和信息化改革时要更加注重量化、科学的管理大数据,注重数据源的竞争而非单纯的产品技术。
而从长虹的经验来看,在制造业中推进信息化的内涵不仅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检测和市场供销等环节,而是从宏观层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有专家认为,长虹在长期的信息化探索中形成了核心业务管理、跨地域管控和集团管控等自下而上的多层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化体系,提升了自己的制造和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从服务自身到服务整个产业,长虹的信息化之路可能不可复制,但依然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可资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