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变化太快了,我女儿现在一年不回来,有时候就会在城里迷路了。”72岁的梅河口市民陈殿荣说。陈殿荣曾在一间破旧的简易房中住了20多年,一年四季都要担心房子出问题的日子让他不堪其扰。2010年,借着棚改的东风,他终于搬迁出来。“如果不搬出来,我可能要少活十年。”他说。 棚改的顺利推进让梅河口面貌焕然一新,曾经“老旧乱”的居民棚户区正逐步实现蜕变,为梅河口城区改造和新城建设添加了强大动力。如今,梅河新城已屹立在辉发河的南岸,犹如翡翠明珠一般熠熠生辉;而老城也在经过棚改工作后焕然一新,与新城通过宽敞的几座大桥相连,既相映成趣,又水乳交融、彼此难分。 梅河口今天的城市美景来之不易。作为城市升级的重要步骤,棚改面临的难题复杂多样,梅河口的棚改工作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探索实践中才取得了今天的发展成果。 梅河口棚改工作起步时并不顺利。据统计,2011年梅河口有180万平方米棚户区亟待改建。但从2011年起的两年时间内,当地只解决了10万平方米的棚改。“按规划我们要在2015年完成全市所有的棚改项目,但如果以这个进度来计算,肯定难以按时完成工作。”梅河口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主任李涛说。 李涛分析说,棚改推不动,大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作怪,其中包括征收程序复杂、开发商利润空间小、“钉子户”一户影响多户等共性难题,棚改推进举步维艰。“要打好棚改的‘攻坚战’,就是要‘啃’下这些‘硬骨头’。”李涛说。 从2013年开始,梅河口市开始建立棚改资金专户,将上级补助资金、税收地方留用部分以及部分棚改地块土地收益存入棚改专户,用于平衡各棚改项目的改造成本。与此同时,市里相关部门还确定了棚改地块土地出让的定额价,保障每个项目的开发商都能获得合理利润。这些政策犹如给棚改打了一针强心剂。 负责开发梅河口市爱民路东侧棚户区的吉林春佳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爱民东区共有17栋已经成为危房的土楼,拆迁涉及回迁户1060户,回迁面积在8万平方米左右,占整个新建楼房建筑面积的60%,按照新建建筑1170元/平方米的成本计算,开发这个项目的亏损额大概在4000万元左右。而按照梅河口市推出的鼓励政策,春佳公司开发这一区域的利润定额将维持在500万元。从赔本买卖到赚钱项目,开发商们尝到了甜头。 在棚改中,百姓的利益是政府首要保障的对象。为了贯彻让被征收人适度收益的原则,梅河口市明确了各项目房屋征收货币补偿价格,不低于同类地段商品房平均价格的标准;在回迁安置方面,当地按照有照房屋面积“征一还一”外,并赠送5平方米面积,对规定时限内完成搬迁的被征收户额外再奖励有照房屋的20%面积。告别棚户区,住上大房子,不少居民都在棚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棚改顺利推进,梅河口的城市建设也驶入快车道。2013年,梅河口市全年共改造18个项目,房屋征收总面积42万平方米,征收户数7120户,这个数字占到梅河口市需改造棚户区总面积的23.3%。据了解,2014年梅河口继续推进5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当地的棚改时间表有望按期完成。 “未来我们依然会把棚户区治理、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三者统筹协调起来,同时做好不同地区城市职能的规划和区分,让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市民都能切身体会到城市面貌巨变给自己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李涛说。 为了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梅河口市采用BOT模式修建城里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发电厂、供热公司等硬件设施。在城市规划方面,梅河口市的建城规划已经做到了2030年以后。 “我看过2030年的梅河口城市沙盘,那是一个绿色的、发达的、美丽且安静的中等城市,”市民吴德成说,“听说都是清华大学还有同济大学那样名校里的规划师设计的,一个东北小城追求的确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先进的规划理念,身为梅河人我感到很骄傲!” (本稿件由本报记者章达飞组稿,文稿为本报记者周长庆、刘硕、姚友明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