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了我国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的暴露。 今年年初以来信托公司信托计划兑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9月1日中国证监会对部分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违规开展资产管理行为进行了通报;近期某银行近40亿元资管计划投资向刚性兑付融资转化。这些情况表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跨行业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释放可能性增大,加强跨行业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凸显。 资产管理是典型的跨行业金融业务。通常我国金融市场典型的资产管理业务,以特殊目的载体为交易标的,至少包括两家不同行业金融机构,涉及受益权转让和收益权转让等金融创新模式,大多对应实体企业或项目融资。以近期某银行40亿元刚性兑付融资风险事件为例,其交易结构非常复杂,业务载体包括信托公司信托计划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两种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业务,涉及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农商行、城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运用了受益权转让金融创新模式,存在“暗保”合同兜底企业信用风险。 当前我国加强资产管理业务跨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凸显。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监管套利是当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快速发展基本前提。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极不平衡,银行业独大。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管控,监管标准日趋严格。而证券保险业还处在行业发展培育期,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拓展,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拓宽,仍存在较大空间。且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在计量风险资本和计提风险拨备上存在明显差异,监管套利空间较大。近年来,为商业银行表外融资服务的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规模达5.2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已设立的62家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9414亿元。 二是大多数资产管理业务属于社会融资范畴。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才能经营贷款。无论资产管理业务交易结构多复杂,交易链条多长,在交易链条终端无一例外反映为委托贷款或信托贷款,属于社会融资的范畴。即使是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对应的非标资产,最终也在商业银行委托贷款或信托公司信托贷款上反映。因而信用风险仍是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准备明显不足。就一笔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规避金融监管,实现表内融资表外化以逃避贷款规模管理,并降低资本占用、少提风险拨备,因而应对相关融资风险释放的准备存在严重不足。若此类资产管理业务无序扩张,将会明显增加金融体系运行的不稳定性。 虽然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下,我国跨行业金融监管的协调与合作日渐增多并取得重大成果,但由于类似资产管理计划的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产品生长于金融分业监管边缘,以分业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合作协调无法及时应对,存在较为明显的监管不力或监管真空,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特别是部分创新的资产管理业务交易性质与交易痕迹极为隐蔽,只有对有关交易对手的业务进行详细比对,才能发现其风险或违规之处,这实际上是对当前金融分业监管模式提出的新挑战,因而加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