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的中国9月汇丰制造业CPI初值为50.5%,高于前一个月的50.2%,但是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9%,创下了六年来的新低。有外媒认为,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经济数据的短暂回调?金融业是否正在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如何释放新的动力?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9月PMI指数公布,宏观经济数据释放出哪些新信号?经济下行压力是否在加大?金融业是否面临着新挑战?未来深层次结构调整,如何释放新动力?
向松祚:中国经济现在处在阵痛期 经济增长无需过度担心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实际上是有些过度担心的氛围,我觉得不要太在意外国媒体的一些评论。我昨天从德国回来,我们在德国开会也是讨论中国经济,大家都在讲,中国经济现在下滑的程度有多大,我就告诉他几个简单的数据,我一提以后,他马上就有点傻的感觉。第一,我们即使经济维持7%的增长速度,每年的净增量相当于整个土耳其一年的全部的经济规模;第二个,到8月份的时候,中国其实今年的新增就业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了,欧洲的朋友听到以后,羡慕得要死,因为欧洲现在失业率非常高。第三个,1-8月份,光银行,我们新增的信贷规模其实都已经接近8个万亿,也就是说,其实这个形势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这么严重,但是肯定是有担心的。
我们说有下行压力,为什么?这里面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就是我们前几年增长速度太快了。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是赚大钱、赚快钱,每年都增长三十几、二十几甚至四十几、五十几,现在回到增长7%、8%,当然不习惯。其实这才是新常态,这才是一个正常的速度,大家的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第二,凡是喊困难的是什么行业呢?就是比较传统的,特别是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说钢铁、水泥、煤炭以及传统制造业。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商会喊困难吗?百度每个季度利润都是30%、40%以上,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全世界最大的IPO,还有我们很多的文化产业。
中国经济现在处在一个阵痛期,它的有升有降,有好有坏,我们往往只看到降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没有看到好的一面,阿里巴巴的上市,在全世界是极为震惊的,这就是中国庞大的市场,所以下行压力肯定有,担心是存在,但是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是说我们现在整体的好像都不行了,亮点、增长点是很多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行业,它其实没有涵盖进去,比如说互联网领域这些人的信心就非常高。而且关键是什么问题?就是再这个经济新陈代谢的过程里面,为什么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就是现在你怎么能够把你的资源从传统行业转到新兴行业里去,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我们无论从资源、从劳动力的结构,都有点困难,但这恰好就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过程。
张鸿:不存在十字路口 不要刺激要改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不存在十字路口,就是还是改革,就是不再刺激了,尤其不再强刺激了,靠什么?靠改革,靠强改革。所以那个十字路口其实是虚无的。过去那条路其实是不通的,它再继续那么持续下去的话,你遇到的问题会更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忍受什么?忍受我们换道以后,换到正常的速度以后,然后它可能带来的一些坎坷,比如说今天这个汇丰的指数。
我们其实从上个月开始是有点担忧的,包括统计局的这个PMI的指数,也是下滑。然后我们担心它是一个趋势性的下滑,那今天一看,怎么稳住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是不是接下来能更稳住?所以这个时候,其实大家是有担心的。PMI是有荣枯线或者叫景气线的,现在都还在50之上。但其实你要看服务业,服务业这几个月都在增长。它其实有这样的一个结构的变化。
向松祚:我们有货币供应量 但它没有充分流向实体经济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不太同意物价没有上涨,我跟统计局的朋友也谈过,CPI只是刻画一部分的物价,我们现在的物价这个篮子里面,大约是265种产品,而且它这个产品篮子里面,就是日常的食品占的比较多一点,其实我们现在的物价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两极分化,这个数据表明,制造业已经是30个月是通货收缩了,就是价格一直在下降,这个很显然就是产能过剩,所以我们经常讲钢铁、煤炭现在不行了。
第二个现象更有意思,现在中国已经出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沾上人的事价格都在涨,就是人工成本在上升,劳动者的工资在上升,所以服务业的价格在涨。还有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我认为这是件好事,就是农民的收入也在上升,所以你不能简单说,我们现在物价没有涨或者说都是一个通胀。CPI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它不能代表全部,所以中国的问题在哪呢?中国的问题现在主要就是产业过剩。然后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的结构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些地方,我们希望更多的劳动力去,但是他不去。所以往往需要很多工人的江浙、珠三角,我们去看过,很多高精尖产品的那些厂,招不到人,这其实是反映我们内在结构的问题,所以从目前客观来讲,我们确实也有货币供应量,它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不太充分。
张鸿:关键是要提振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CPI里边,8月份的增幅在减缓,它也有它的原因,就是去年7、8月份开始,它已开始上升,所有的基数比较高。还有就是夏天了,食品类的涨幅开始回落,再有非食品类的,尤其是油价在下降,所以它可能会降低,而且接下来几个月,因为正是去年在高处的时候,所以接下来几个月可能还会降低,但是它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货币什么的高枕无忧了。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你现在能感受到,你接到委托贷款、理财什么的电话特别多,就是它有一些钱是在里边转的。实体经济不能怪银行,你知道吧?实体经济需求不旺,过剩没消化,那是供应,但是需求没有提振起来,没有提振起来,那这个钱就不大可能跑到实体经济来,这就产生了一个错配。如果你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可能我们就能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里,但现在的根本问题是,你怎么能让社会的整体,无论是生产的需求,还是消费的需求整个提振起来。
向松祚:现在大面积放松货币只会让形势恶化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企业家投资者对金融形势、对货币形势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他们老觉得今年的货币形势非常的紧,其实一点都不紧。我们看几个简单的数字,1-8月份,我们的新增贷款是差不多已经快到8万亿,按这个速度搞下去,今年全年新增贷款10万亿是打不住的。其实年初国务院就报告,确定的规模其实大概是在9万亿左右,现在看起来肯定打不住。第二个,我们看到货币供应量,政府工作报告年初确定的增长速度是13%,1-6月份已经是14.7%了。
第三个,从我们银行本身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长速度确实有所放缓,但是票据融资增长非常快,其他的社会融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还在增长,这么宽松的量,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紧张呢?最核心的就是我们现在资金周转不畅,资金利用效率太低,大量的(应收)贷款相互拖欠,存货增加,那你要解决存货的问题。比如说房地产商,你就赶紧把存货消化掉,你还使劲扛着价格,资金流转不灵,那怎么能行呢?所以现在大家都渴望说,这么庞大的信贷,还要希望大面积放松货币、全面降息、全面降准、全面放松信贷,这实际上是一个完全错误的信号,如果我们这么做,只会把现在产能过剩、结构性的问题更加的恶化,往会退,这样的办法完全是错误的办法。
张鸿:经济增长靠改革 也靠让利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今天看到上海财大的一个团队在西南地区做的调研报告,这报告是这样的,比如说重庆有13.1万的小微企业,有银行信贷的需求,最后可得性是多少呢?就是大概不到三分之一,这是正常的,28.2%,也就说只有不到4万家。最后一个数字是借款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比例是48.79%,将近一半,其实需要的钱不到5万块钱,所以你从大银行借贷,恐怕就很难,因为各种手续,它可能很难评估给你,所以报告的结论是什么?就这个数字和东部、和中部相比,一个是它向银行需融资的需求要多。第二,它融资的那个额度要低,它为什么和东部比,它那么多需要到银行去呢?由于因为东部和中部相对来说,金融比较发达,民间借贷比较发达,所以如果应对小微企业贷款难,怎么来有新常态的话,我觉得金融创新就是这个新常态。
靠改革,也靠让利。前一段时间,我们给月收入,月销售收入三万以下的免税,但是我觉得三万有点少。你知道微型企业的判定标准最少也是五十万,就不同的行业,最少也是五十万,一般是一百万、两百万的,所以我觉得政府可以再让点利,除了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可以贷到,让他们终端也能够减少点成本。
向松祚: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速度放缓 更是一个新陈代谢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经济新常态首先是你的心理上、战略上要有一个新的、好的心态,什么心态呢?就是有的行业,你可能做不下去,你就别做了,就马上转型。我们现在所谓新常态,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放缓,更重要是一个新陈代谢,就是有些行业一定是要衰落的,但是有些行业会快速增长,所以你现在有资源,赶紧转快新兴行业去。企业自身要做主动调整,你企业主动不调整,谁能帮你调整呢?这个转型当然很痛苦,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当然还是要改革了,刺激是不行的。